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百六十五章 如果陈平安在这里
地。

    在李长英离开后,谢谢从头到尾,一言不发。

    ————

    大隋皇帝并不以勤政君主名动一洲,大抵说来,名声不显,不如大骊皇帝那么雄才伟略,不如南涧国君王那么文采风流,甚至不如已经亡了国的卢氏皇帝那么著名,不过东宝瓶洲一向是南方富饶,北方荒凉,大隋在北方算是独树一帜,就连南涧国权贵都愿意为之往来,大隋高氏子弟,也是观湖书院的常客。

    大隋皇帝几乎很少在早朝之后,喊上六部高官在内的大隋砥柱,在养心斋召开小朝会,但今天是例外,不过礼部尚书在内的众多将相公卿,都心里有数,看来是书院的那场风波,到了必须皇帝陛下亲自过问的地步。

    所以那个兼任书院山主的矮小老人,成了目光焦点,这位六部衙门第一人的天官大人,与庙堂好友联袂而行,脸上不见任何慌张神色。身材矮小却位高权重的礼部尚书,能够瞧着胸有成竹,可是韩老柱国在内的几位“当事人”,那就没什么好脸色了。

    小朝会开得不温不火,甚至还不如屋内那对小火盆的炭火旺盛,不过是皇帝陛下拿出一些大朝会的未定事宜,炒了炒冷饭而已,在座各位,在官场修行大半辈子了,大家对于这类寻常朝政事务,早已熟稔在心,很快就依次通过决议,相信很快就会迅速从京城中枢传达到地方。

    等到大事落定,皇帝陛下喝了口尚且温热的莲子羹,所有人都精神一振,知道重头戏总算要来了。

    皇帝陛下放在杯盏,环顾四周,笑道:“怎么,诸位爱卿,都在等着看寡人的笑话?”

    韩老柱国虽然古稀高龄,不过老当益壮,依旧精神矍铄,端坐椅子上,不怒自威,但是此时也有些难堪,而立之年的怀远侯爷更是坐立难安,像他这种世袭公侯爵位的大隋功勋之后,一般情况都会淡出庙堂视野,除非重大事项,极少主动参加早朝,这是约定俗成的官场规矩,但是今天韩老柱国在内的数位大佬,都给他好心递了个消息,要他最好参加今日早朝,省得到时候出了状况却没机会辩解。

    大隋皇帝看到几个同时想要起身请罪的大臣,笑着伸手向下虚按数下,“不用起身,坐着说话便是,寡人今天不是兴师问罪来的,只是想知道一些不那么以讹传讹的事情。你们是不知道,煊儿在内,所有人最近每天在劝学房聊这个,课业一塌糊涂,害得他们的总师傅抱怨不已,气得要他们干脆去山崖书院读书算了。”

    个子最小却是官位最高的礼部尚书缓缓起身,将大致经过捋了一遍,说得不偏不倚。

    大隋皇帝笑问道:“是茅老亲自开口,说不去管孩子们的打闹?”

    礼部尚书点头道:“确实如此。”

    大隋皇帝嗯了一声,“寡人知道了。”

    然后他就陷入沉思。

    事实上在座大隋重臣,没有人幼稚到以为皇帝陛下当真什么都不清楚,真当大隋谍报是吃素的?

    光是为了应付大骊死士、谍子的渗透,大隋户部每年的秘密开销,那就是如流水一般,就是没个声响罢了。

    事实上若是卢氏皇帝当时若是听从大隋的劝告,不那么自负,相信大隋谍报提供的消息,早做准备,即便卢氏江山的覆灭,结局无法改变,但是绝对不会那么快,快到整个大隋的儒雅文官,都忍不住破口大骂卢氏朝堂之上,全他娘的是酒囊饭袋。

    文官尚且如此,更别提大隋的武将了。

    大隋皇帝缓缓回过神,笑着对韩老柱国在内的几人说道:“那就这样吧,到此为止。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哪怕没有什么坏心,可也要有个分寸。”

    大隋皇帝的前半句话,其实与当初夫子院茅小冬

-->>(第4/8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