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93.处置
    此为防盗章  要知道, 圣旨明发之前,必须经中书、门下二省审议才行,总共四位宰相,竟连一个给东宫透气的都没有, 太子在朝局势如何, 可见一斑。

    温彦博面有不满, 低语道:“秦王加恩太盛, 未免不妥,至于逼迫东宫, 更是无尊卑长幼之行……”

    孔颖达深以为然,正待附和几句,便听内侍们问安声传来, 赶忙噤声, 钟意顺势看过去, 便见意气风发的秦王政大步入内。

    晌午仪礼已毕,他褪去戎装,改换冠带, 衣九章华服、系金钩玉带,喻玉双佩,朱色绶带,如利剑出鞘般锋芒毕露,英气斐然, 令人不敢直视。

    相较之下, 温润如玉的太子, 不免仁弱了些。

    钟意听见王珪叹了口气,轻不可闻,她微有所觉,帝后二人却在这时到了。

    这是钟意重生之后,第一次见何皇后。

    何皇后年纪已经不轻了,然而当她衣裙锦绣、发髻高挽时,举手投足间的高雅与雍容,都是年轻女郎无法比拟的庄严华贵。

    那是一种与青春烂漫截然不同的、岁月铸就的风华绝代。

    钟意随同众人一道起身,向帝后问安,落座不久,便见何皇后将目光投向自己,她温和笑道:“早就想一睹居士风采,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钟意称谢道:“娘娘凤仪万千,才是牡丹国色。”

    何皇后温婉一笑,没再开口,宰相们都在,女人之间的寒暄一句便可,说得多了,反而喧宾夺主。

    今日的宴饮,李政是毫无疑问的主角,皇帝兴致颇高,思及前事,举杯道:“昔日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当与诸君共浮一大白!”言罢,尽饮此杯。

    在座臣工皆是太上皇时期的旧臣,感同身受,面露激慨之色,便是钟意,也有所动容,齐呼万岁,举杯共饮。

    气氛一时热切,毕国公阿史那-社尔看向秦王李政,扬声赞道:“秦王驱兵破虏,少年英杰,临机果断,不拘小节,真英主也!”

    “英主”二字落地,温彦博与孔颖达眼皮子便跳了一下,然而不等他们开口,英国公李绩便笑着接道:“不如此,何以定祸乱?”

    毕国公阿史那-社尔出身突厥王族,后来降唐,颇得皇帝信重,甚至将衡阳长公主嫁与他,他的话,很大程度便代表了天子意志。

    而英国公李绩,便更了不得了。

    李绩原名徐世绩,跟随李唐起兵,屡立战功,太上皇以“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赐他李姓,附宗正属籍,改名为李世绩。

    后来皇帝登基,为避讳天子名姓,方才更名李绩。

    温彦博听那二人说完,面露异色,不悦道:“长幼有序,尊卑分明,大唐天下,除陛下与太子二人,孰人可称英主?二位冒失了。”

    “酒后之语,何必当真?”左仆射杜如晦笑道:“大临勿要介怀。”

    温彦博愤愤饮一口酒,勉强忍下。

    钟意并不涉足朝政,朝臣们的嘴上机锋,自然不会插嘴。

    尚宫局准备细致,与她的皆是果酒,味道偏甜,倒不醉人,她给自己斟了一杯,便觉有道目光投到面上,侧目去看,原是李政。

    他静静看着她,手指摩挲着酒杯,好像方才那场不大不小的争论跟他无关似的,见她看过来,微微一笑。

    钟意淡淡收回了视线。

    孔颖达起身,恭贺道:“突厥已定,年谷屡登,陛下丰功伟绩,远超前圣,臣请泰山封禅,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