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0931章不讲道理的道理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抛弃自己之前所学的那些东西,认为那些也是他安身立命的基础。

    所以这些人和那些学生,都是他渴望可以一直学习的。

    道德与精神是共存的,他必须要保证儒家所提倡的那些,是他能够让后人学起和记忆的精华。

    这一点很多和他一起的人都清楚,甚至是朝廷的那一帮人。

    所以就算是他如今有所突破,在更多的时候也是参杂了他个人的东西,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把那些东西完全抛弃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方孝孺依然会有一些年老的朋友,他多年的师兄弟,还有那些一直在各地奔走宣扬他理论的学生。

    方中愈就算是高高在上,有更大的权力。

    他的父亲的学说也不可能强迫所有的人都接受。

    所以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帮助他四处游说和宣扬。

    就好像汉武大帝当初把权力都集中在手里,依然需要更多的人去帮助,把他的意志扩散出去。

    百姓们认为皇帝的意志无比强大,就会选择遵从。

    这件事情说起来还是一个认可的态度。

    这也是他游学教导门生和那些老友们相谈的时候所表露出来的意思。

    那些老友们也都知道他有突破,但从未抛弃过,这也是能够延续师生友谊的方式之一。

    在某些方面他可以允许自己有分歧,甚至是有一些其他不一样的想法。

    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完全把儒家学说抛弃,也没有想过把至圣先师所留下来的言论抛开掉。

    这一点也是众多在搞理论研究的人所要承认的,他们可以开拓新的思路,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但是想要让他们完全的抛弃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人都会努力的从里面抓取新的东西。

    儒家学派也有各种不同的流派,甚至是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各个地方的大都有各自的理论知识。

    有一点他们的共识是存在的,那就是朝廷现在的势力实在是太过强大。

    谁能最先和朝廷现在所宣扬的理论融合在一起,那么对于各自的流派发展一定是最好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方孝孺虽然在南方名声很好,但在北方就有些差了。

    这种差并不是说他有一些不好的名声,只是推广度没有其他的大儒那样广。

    所以这才是他这一段时间内比较心烦的地方,一听到别人在讨论这件事情。

    之前就已经有这样的风声传到他的耳中,只不过那个时候他没有太多的在意,但是如今却有一些后悔了。

    想到自己的儿子可能会对孔家不利,他的就心如乱麻,不得不回来找自己的儿子谈一谈。

    “父亲,孔家是孔家,圣人是圣人。

    对于我们来讲,他们其实是两码事。

    您作为朝廷官员,作为当世大儒,这件事情应该看得更加的透彻。

    孔家的不肖子孙太多太多了。

    这些年孔家借助朝廷的特权,不知道做了多少的坏事。

    朝廷不是不知道,只不过一直没有处理。

    不说别的,之前山东的旱灾难道与他们没有关系?百姓们还有不少饿死的,难道与他们无关?

    如今陛下行使仁政,他们一直撺掇的人进行阻挠。

    甚至是对于朝廷现在这种大力建造和开拓土地的行为,非常的不理解,煽动那些读书人阻挠朝廷。

    所以他们的心思已经坏透了。

    光凭这一点,就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