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0070章 喜欢胖胖哒(求收藏)
,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

    众人的脑海里都出现了一幅画面,波涛汹涌的长江日夜不停地向东奔流而去,多少英雄豪杰就像那翻飞的浪花一样消逝了。

    什么是非,成败,荣辱,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眼之间都会过去的,只有青山绿水依旧,日落日升依然。那江上打渔的白发老翁,早已了然了春夏秋冬的变化,不在心思幡然。

    和老朋友难得见面,痛快的畅饮一壶浊酒,古往今来的诸多大小事情,都成了闲谈的话题,下酒的菜肴,哈哈一笑,此事已过。

    难道真是我们没文化,人家咋写的这么好呢,这都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学的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楼里安静了一会,大家都还在想着刚刚的词,是的,他们的心里也有疑惑,中愈的年级比在座的大多数人的年纪都要小,却能写出这样饱含沧桑的诗词,着实让人心惊。

    这首词是当年的杨慎杨升庵写得,正德年间,他获殿试第一,后来因为得罪世宗朱厚熜,因“大礼议”受廷杖,杨升庵被发配到云南充军,这对他来说,是一种侮辱,毕竟他的父亲可是杨廷和,那位历仕四朝,二朝首辅,革除弊政的杨文忠杨先生。

    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时,正好看见,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升庵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还好还好,中愈两世为人,心里也被这首诗的情怀所感,一脸的沧桑,倒也说得过去。

    “好好好,中愈此词,足以证明是有真才实学的,既然这样,咱们就喝酒吃菜,再不吃,这菜可就凉了。”梅顺昌就站起来打了个圆场,其他人看见颇通诗词的梅大郎也说中愈是有真材实料的,便不再疑虑,哈哈一笑,各自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其实他们中的大部分早就知晓中愈跟他们不一样,从他能写故事,又能整出这么大的铺面,还能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成为实打实的锦衣卫百户,那可是实权的,不是他们这里面有些人是凭借祖宗抛头颅洒热血换回来的虚职。

    他们的羡慕,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