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0849章 平静下来见真章
体系的态度。

    官员们也明白了皇帝的改变,但是因为前面事情是做得不好,所以大家说话的时候也没有体系,至少现在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做事情来改变皇帝心中的态度。

    皇帝和那些文臣进行辩论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听而不是去反驳,因为他知道跟那些思维僵化的文臣做口舌之争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毕竟朝廷需要这一帮人,但不是非他们所不能。

    皇帝也非常的清楚,这些人如今依然让天下的学子们敬仰,所以他并没有取缔,这些人甚至说他更希望儒家能够学习改变和吸纳更多的文化,毕竟现在天下之变大家都看得清楚,如果连他们都能够学习的话,将会带领天下百姓和学子们走向更遥远的地方。

    儒家并不是一天一夜就形成了,而是吸收了众多的东西,百家理论。

    所以儒家吸收之后还是能够做得挺不错的,虽然后期他一直限制人的思想,甚至是把别人固定在一个地方,所以这一点是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都不喜欢的。

    当年姚广孝用儒家学说和佛家学说相结合才说服了燕王朱棣,可是后来在燕王朱棣兵败的时候,他就已经被方中愈逼死了。

    自那以后倒是没有多少人愿意这样做,毕竟儒家能够吸收的东西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最后带来的麻烦反而更多。

    建文皇帝朱允文如今身边有司礼监,然后有一大帮秘书,所以说皇帝对外的圈子并没有完全禁锢的,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这些事情把自己的精力节省出来,然后去处理国家大事。

    内阁并没有出现。

    七人议事制没有完全的成为大明现有的状况,所以文臣们还在争论议事长的职位。

    就算是建文皇帝,朱允文一直督促着他们,他们也没有想把手中权力交出去的想法,所以这个岗位一直都在等待着,可他们心里都清楚,等皇帝不耐烦了的时候,这个岗位就意味着有人必须做上去。

    皇帝不会什么事都管,也不会像太祖高皇帝一样事必躬亲,他只在里面抓那些中的紧急的,毕竟轻重缓急还是要有一个度的,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压在他的身上。

    用现在的话来讲,建文皇帝朱允炆在某些事情上有些佛系,因为他不希望自己通过命令来让每个官员去做事情,毕竟他们都不是机器人,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个时候想要让他们更加主动的做事情,更多的是要靠利益。

    说出来有些不太恰当,可事实上就是这个意思,金融皇帝朱允文现在越来越能够明白了,想要让一个人不断的去做事情,就要给他足够的东西有自己的诉求,不可能白白的奉献。

    朝廷便好的状态进入行业中,英文是能够从各地官员上来的折子上看到的,毕竟只要大家能够按照朝廷的政策执行下去,最后带来的改变也是他们的功绩,所以每个人都可以考虑到自己的情况,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执行朝廷的政策。

    因地制宜不是一句空话,但不会给他们我的余地毕竟如果自由性太大的话,也就意味着随时可能脱离朝廷的掌控。

    如今科技不发达,信息交流有困难,就算是用快马加鞭的方式,也能够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的时候,他们还是不希望地方官员有太多的自主性,只要依靠朝廷的政策进行适当修改就行了。

    是为了保护当地府衙在百姓们中的威望,毕竟如果命令胡改乱改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最后只能让百姓们朝廷失望,最后带来的结果谁也不知道,说不定还会出各种各样的乱子。

    皇帝本来享受的就是最好的物质享受,在之前就挺好,如今海运发达,漕运发达,再加上陆路交通也变好了个上供的东西也多,皇帝倒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