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0822章 堡垒从内部攻破
,他们希望皇帝不要干涉,至少能够让他们自己的意愿能够更加贯彻的执行下去。

    尊敬皇帝和掌握权力来讲,他们宁愿明着尊敬皇帝,暗地里掌握实权,这是每一个人的想法,毕竟除非学了整个摊子,否则的话,他们必须在有限的权力之下让自己过得更快活一些。

    皇帝年纪越小对于臣子来说是越好的,这个时候他们掌控的权力就会更多,而皇帝年龄越大,恐怕他们就不太容易从皇帝的手中拿到权力了,建文皇帝朱允文以前是不太懂事,所以才会放松了警惕,出现了那么多的漏洞,后来年纪大了,对政事也有所了解了,所以进步的很快,如今他能够自己把手中的权力放下,是因为他知道,就算是他把权力放下了,依然还能够收回来,那是基于他对于整个大势的把握,还有一群愿意在他身边为他服务的人,包括锦衣卫的所有人。

    对于方中愈的建议他都是一直选择听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军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如今北方大营内部一直都认为见过皇帝专门玩,才是能够掌控整支军队的人,他们也是一直这样宣传的,对于并不和大杜甫他们该怎样工作还是怎样工作,但更多的指挥权还是在皇帝手里。

    虽说这样的情况其实是有些不太符合道理的,可大家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的促进整个朝堂的平衡,皇帝如果没有权力,手里没有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制衡助手下的大臣,也没有办法让天下事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各个部门如今都在扩张,手上的职能也越来越清晰,他们也需要更多的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力,这也是为什么办理学院成为了重中之重的事情,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学院,不但从各地的人才之中挑选出符合他们部门的人,这才是他们要做的事情。

    朝堂如今已经非常的支持培养年轻人培养读书人的意见了,可是就算是他们愿意拨钱出来搭建学堂,教人读书,这也是需要时间的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大明帝国要想在这上面取得成就,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虽然全民教育是一个大的目标,可这样的目标只能喊喊而已,至少在目前朝廷还没有更多的能力去解决这些事情。

    有些人能够成为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更多的是他能够用一件事情落到大多数的人,让那些人感觉到非常的不容易,至少让他们自己去做的时候是做不到的。

    工部尚书郑赐就是这么一个人,现在没有哪一个部门的一把手向他一样常年在外奔波,甚至是亲自出现在建设的第一线。

    这位朝廷的重臣如今不在今世里呆着,反而在京师以外的各个建筑工地带着他,一直都在盯着朝廷所援建的项目,虽然说很多项目是以地方浮现共同合作的,可他依然在那里盯着,因为他不想公布所承担的东西,让其他的部门挑出刺儿来削减他们的预算。

    更何况是他知道这些东西有着更多的重要,不仅仅是连接四方,也是权力的流通道路,只有能够快速的让军队通过到达的地方,才是大明帝国权力的延伸。

    越是明白道路和桥梁的重要性,他就越是要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纵然其他人不理解,他也不愿意去解释,当然身边的人还是要知道的,毕竟在公布还是要获取很多人的支持的,如果连这点支持都没办法做到,那他这工部尚书也是白做了。

    毕竟是身在外面,所以对于朝廷的议事长一位,他还真是不太在乎,毕竟他要做的是实实在在的是,如果要把时间浪费在一个虚名之上,那是划不来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他这样想,可他能这样想,已经证明了他对于朝堂的态度和做事的态度,朝廷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皇帝朱允文知道这些消息的时候还是非常高兴的,至少太祖高皇帝留下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