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0521章 父子二人的对话
前他们做了什么,这一切都随着愿望,注定投降而结束了。

    铁铉1366年1402年,字鼎石,邓今河南邓州人,元代色目人后裔。

    洪武年间,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

    历官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在靖难之变时不肯投降造反夺位的燕王朱棣,并召集溃败的士兵坚守济南,击退燕王朱棣,在朱棣夺位后被施以磔刑,时年37岁。

    后人尊敬其忠义不屈,在各地建立铁公祠来纪念他。

    南明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加谥号忠襄,清乾隆时重新谥为忠定。

    在山东各地,有很多“铁公”祠庙,皆是祭奉铁铉,济南人民更视其为乡土神或城隍爷。

    河南荥阳、陕西西安、辽宁沈阳等地铁姓回族均为铁铉后裔。

    铁铉性情刚决,聪明敏捷,太学读书时,熟通经史,成绩卓著,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断事。

    曾经审理悬而未决的案件,立刻就做出了合理的判决,其才干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朱元璋赐给他“鼎石”的字。

    建文帝即位后,铁铉升任山东参政。

    1399年建文元年,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发动叛乱。

    朱允炆派大将军李景隆讨伐,时任山东参政的铁铉负责督运粮饷。

    李景隆战败,河北及山东北部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

    次年四月,朱棣在济南城外大败李景隆,随之包围了济南。

    此时,济南城内只有都指挥盛庸所部,兵力单薄。

    危急时刻,正在外地为李景隆的北伐军运送粮草的铁铉闻济南危在旦夕,火速赶赴济南,与盛庸歃血为盟,约定死守城池。

    1400年建文二年六月八日,燕王叛军兵临济南城下。

    朱棣曾令人用箭将一封劝降书射进城内,铁铉见信后随即效仿此法回信一封。

    朱棣打开一看,见是周公辅成王论一文。

    原来,铁铉意欲借此奉劝朱棣要效法辅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辅佐侄子朱允炆。

    见劝降不成,朱棣遂下令攻城。

    而铁铉督众,矢志固守。

    致使朱棣久攻不下,只好将济南合围。

    再后来的日子,铁铉跟朱棣干起来了。

    也就是这样,燕王朱棣和铁血之间可谓是最大的对手。

    但是现在这一切都随着燕王朱棣的投降,而消失了。

    “儿臣参见父皇。”

    七岁的小太子和建文皇帝朱允文在大堂里相见。

    “皇儿免礼,起来吧。”

    这一段时间来,建文皇帝朱允文一直很忙,他沉浸在,朝廷平叛大军获胜的的惊喜之中。

    锦衣卫那边也来了消息,中愈要回来了,而且燕王朱棣也要被压进近京师。

    这段时间他心里很是高兴,就不像是一个帝王。

    看见自己的儿子来看他,建文皇帝,朱允文,心里还是高兴。

    “皇儿,今天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平常的时候都是他去宫里看他。

    也没有将他带进自己的宫殿之中。

    毕竟这里是他处理政事的地方。

    “父皇,没什么。就是想过来跟您聊聊天。”

    七岁的小太子,就那样说着话。

    看着却不太正常。

    建文皇帝朱允文却没有想那么多。

    这个时候他正需要别人来帮他分担这份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