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38.第〇③⑧章
    其实最开始雍正之所以会对道教的那些感兴趣, 主要是做给康熙看的, 借此说明自己不谋求皇位罢了。

    结果该说雍正戏做得真,以至于假戏真做,真真的对道教炼丹药的那方面感了兴趣。就乌行云知道的,雍正不光亲自写了一首题为《炼丹》的诗,还特别宠幸龙虎山驻京道士封娄近垣,甚至下旨封他为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 并加封为“妙正真人”。

    可以说这封号一出,连乌行云这个做儿子的爷无法直视雍正爸爸的脑抽!而看来历史的乾隆被誉为脑抽龙,也是有雍正爸爸这方面的遗传因素。

    不提这极有可能还会在未来上演的糟心事儿,乌行云在正院用过膳后,便回了前院书房。当然这回乌行云并不是翻看小黄书,而是认认真真的做事。毕竟乌行云的打算是将刑部好好的整顿一下, 如果不彻底了解刑部有哪些问题,又从何谈整治。

    乌行云花费了好几天的功夫, 将刑部往年堆积的沉珂案件, 加班加点的全部看完,心中有了大概数后便大刀阔斧的开始整顿刑部。由于之前,乌行云跟雍正提前打了招呼, 刑部的官员既然跑到御前, 隐晦的告状、说乌行云将刑部掀了个人仰马翻,甚至说雍正不制止的话, 刑部怕是没人了。

    说来咱们华夏人口多、人才也多, 雍正根本就不信刑部会没人的说词。即使刑部真没人了, 每届科考结束都有那么多考中的进士、秀才没有安排职位。刑部就算全被乌行云大刀阔斧全卸了职位,第二天雍正就能安排人走马上任。所以刑部的官员们联名告完状后,雍正很是干脆利落的表示随便乌行云折腾!

    好嘛,当皇帝的都这么说了,刑部的一干官员们只能默默地闭上嘴巴,在旁静静地围观乌行云怎么整顿刑部。别说,乌行云的手段还是很不错的,经过他一系列的变革措施,刑部的风气不说全变,也变了有七八成,至少刑部私下的那些有钱人家花钱买命替人贩的腌臜勾当是完全杜绝了的!

    就这样又过了几日,颇受雍正信任的李卫、杭奕禄、岳钟琪分别从三个地方,前后相差了大约一日的功夫,将已经被雍正打成了胤禩、胤禟余孽的曾静等涉案人员押解到京。

    曾静一行人全部被关到刑部大牢后,作为雍正的好弟弟,怡亲王胤祥受命在刑部大堂主持审讯。乌行云厚着脸皮讨了个陪审官的名头,抱着一丝看戏的心情,等待着这被后世不少人评价为很奇葩的审讯的开场。

    果然犯人被押解上来后,不管是审讯的过程,还是审讯的结果都很奇葩……

    原因无他,因为一开场,乌行云的这位十三叔也跟脑抽似的,没有动用官员们惯用审案的手法大刑伺候,而是充当了一个知心叔叔的角色,开始和曾静等人谈起了心。然后木有然后,结局很喜人。

    或许是读书人都爱铮铮铁骨、宁死不屈、吃软不吃硬的那一套,在围观党乌行云差点惊掉下巴的围观下,被胤祥和风细雨对待、据说有着所谓英雄气概的曾静就像被换了个人似的,不仅俯首认罪,还破廉耻的对雍正歌功颂德起来。

    乌行云啼笑皆非,索性保持看戏的心情继续看胤祥别开生面的审案。

    这场案子连同后续审讯,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大半的国家闹了个人仰马翻后,便虎头蛇尾的结束了。为什么要用虎头蛇尾来形容呢,因为雍正不按出牌,在刑部众官员联名处死曾静一干同党,以明朝廷执法时,雍正坚持己建,振振有词的道:

    “宽恕曾静一案,朕已考虑周详,前旨已明,卿等不必再奏。”

    顿了顿,像似见不得乌行云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雍正冲着乌行云居然来了一句:“老四你觉得呢!”

    关爷屁事…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