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70.第七十章
    防备?人家为什么要防备他?

    杜少陵咳嗽了一声,觉得是自己很久没见到过女孩了,以至于看人家长得漂亮,竟然有异样的感觉。别开眼睛说:“以后长宁兄若有需要帮忙之处尽管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赵长宁心想正聊着就要走了?站起来准备送他,杜少陵笑着摆手示意不必送,大步走出了正堂,带着自己的书童隐没入黑暗中。

    来去如风,果然是名士风流啊……

    赵长宁叫了四安进来收拾桌子。

    第二日杜少陵果然叫人送了盒茉莉香片过来,赵长宁只略开盖,就闻到茉莉和茶叶的香气氤氲浓郁,果然是极品好茶。

    族学中的徐明被遣送回了老家大兴宝坻县,上次大力惩戒过之后,族学里果然清净多了。这一早上竟然平平安安的什么事都没有,中午送点心,进来的丫头小厮寥寥无几,个个垂头丧脸。这下杜少陵那桌,就连壶热茶都没有人送了。

    古先生觉得是他没好好教导这几个读书,快要会试了,竟然还生出这样的事端来。板着脸把几个人的课业都加重了,每人每天要写三篇文章交给他,题目由他出,而且全是策论。另外每天作赋一篇。

    说来赵长宁是背过纪年表的,本朝虽也是大明,太祖皇帝是朱元璋,但如今的年号却是承元,也不知历史在哪里拐了个弯。本朝皇帝是个年逾五十的老头,执政温和,给读书人的补贴也很多,于是在读书人之间有‘圣贤皇帝’的名号。因此这时候的各种学潮也空前发展,王阳明老先生创了心学之后,这个流派在江淮的读书人当中流传甚广,由于江淮的读书人在全国有一定的统治地位,所以目前的心学在全国都备受推崇。

    就算心学盛行,大家也是要考八股的。会试的考试试卷是从经义、四书里分别抽出一句,或结合皇帝的话考策论,或直接让写见解。再加一篇赋,考考大家的文学功底。题不多,因此能出头的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考举人可能还有背诵默写一类的送分题,会试就别想了,没点写文章的真本事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功课太多赵长宁还有点愁,毕竟赵老太爷还另外给她请了个家教七叔,也不知道这位严不严苛。

    古先生还把赵长宁叫过去,叮嘱她:“明日是初九,你回去跟老太爷商量一番,我带你们出去祭拜孔庙。我看你们是憋在笼子里读书读久了,该出去转转。”

    古先生在赵家族学任职前,有长期带各种冲刺班的经验。赵长宁拱手道:“劳烦先生费心,我回去就禀明祖父此事。”

    族学里的学生知道能出去了,热闹地说起话来。初九逢单数,正好明照坊还有集市和庙会,四面八方的货郎都要来摆摊,到时候可以趁机买些新奇的玩意儿和话本。他们已经很久没出去放过风了。

    赵长宁其实也挺高兴的,她现在娱乐活动不多,能出去转转已经是好的了。她让四安给她收拾书匣子,还要去七叔那里。

    路过赵长淮身边的时候,赵长淮在和杜少陵说话,谈笑风生,好像砸她手那件事就没有发生过一样。

    赵长宁笑容一收,神情冰冷漠然地从他身边经过了。

    杜少陵昨夜回去念了数遍道德经,才把心里那股莫名其妙的邪念压下去了。见赵长宁出去了,他对赵长淮说:“我瞧你哥哥人不错,你又何必针对他?上次跟赵长松起争执,他还是明事理的。”

    赵长淮笑着摇头,慢慢说:“我这个哥哥一惯软弱,嫡长孙他坐不得。”

    他看着赵长宁远去的背影,稍微沉默了一下。

    赵长宁到了周承礼所住的东院,他在赵家的地位比较奇怪,平时一般是很少出面的,要说官职却也不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