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前因(三)
    第二日,雪莹起了个大早,哪里的房屋都是木制的,所以人走在上面的声响会特别大,鸡鸣伴着乡间特有的泥土味,让雪莹昨日的昏沉烟消云散,她有早晨跳健美操的习惯,这个习惯还是大一体育选修课老师留下的阴影,她换了一件白色的卫衣,内搭高领条纹衫,休闲的黑色运动裤,褐色的运动鞋,全副武装,因为今日要去走访,还要去那个墓群处看一下。所以穿得休闲一些,台老师与曲星牟在院子下喝茶,这种惬意的感觉已许久没出现过了。

    他们看见她,朝她微笑示意,她担心吵醒别人,蹑手蹑脚的下楼,昨夜他们回来得晚,所以雪莹他们并不知道,今早便轻轻起身,没有去叫醒同屋的柳老师和白音。

    雪莹打趣:“台老师,昨晚你们回来时我全无知觉,你们是喝了整晚的茶吗?”台老师说:“习惯起早了,等下他们起床了我们就出发,去当地村民家里吃饭,馆长会给我们领路的。”旁边的曲星牟吹一吹茶,递了一杯给雪莹。

    那泥路确实不怎么好走,但是季节却是对了,初春,当地种的玉米正是播种季节,民风很是淳朴,泥土虽然把鞋子弄脏了,但是收获也挺多的,馆长将他们带到了一家瓦房门口,墙是泥土筑的,屋上的瓦年代很久了,只有一个穿着当地民族服饰的老人家在,她头顶包着一块粉红色的丝巾,上面绣着几朵梨花,一件蓝色袄子也绣着花,长到膝盖的位置,里面是一条黑色的裤子,布料很丝滑的样子,鞋子尖尖的,现在这种裹小脚的老人确实不多见了,开始干活,让馆长帮忙拍了一张与老人的合照,便开始了一些资料的采集,雪莹负责记录,台老师提问。

    语言交流也是许多的障碍,幸好有馆长的翻译:“她说家里人都出去种玉米去了,等下儿媳会回来做饭。”台老师说:“老人家今年高龄?”“她今年八十二了。”这一来二去,倒是像查户口似的。

    大概中午,家中又来了一个中年妇女,是老人家的儿媳妇,见雪莹一行是馆长领着的,就说:“李先森,怎地也不去地里叫我一哈,阔表耽误你们的时间。”意思是责怪馆长没去叫她给他们做饭,怕耽误雪莹一行人的时间,雪莹一行人虽是饿得紧,听这话倒是不好意思了,忙说不打紧,不饿不饿。

    那村妇不到一个小时做了好几桌的饭菜,还与雪莹等说笑,不得不佩服,他们一行就是远方客人的形象,听着笑着,在如此民风淳朴的地方,感觉真的身心得到了升华,村妇家中还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女儿们都早早的出嫁了,因为家里负担不起,丈夫与儿子出门打工去了,今天她请了些邻里帮忙播种,然后等邻里播种时,她再去帮忙。

    雪莹有些疑问,便将台老师拉到一边询问:“老师,这李馆长这样做会不会不太好,这户人家已经这么贫困了,怎么还来叨扰人家?”台老师又与李馆长叽叽喳喳许久,才知道,这个寨子里一直流传着夜郎神的守护者的传说,而这一家人,便是世代相传的守护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祭祀风俗,这次实践的目的就是探索这些传说,从传说里去寻找那个古老民族的蛛丝马迹,李馆长人比较瘦,与台老师站在一起很是滑稽,白音打趣:“胖瘦二侠。”

    在这个屋子里手机没信号,与那些村民吃完饭柳老师独自出去找信号去了,几桌人吃完饭便围着伙房的柴火交谈了起来,一个板寸头,国字脸,白色头布,褐色衣裤的男子起了个头,对雪莹他们这群外乡人的来历生出了兴趣,便问:“听讲你们是大城市来的老师和学生,这次来的目的是啥子安?”因为台老师在与那个老人家交谈,所以柯昌充当了交谈的使者,他左右看了一下无人说话,便说:“我们这次是学校里面安排的,过来这边考察一下。”明显,考察这个词吓着那个村民了,雪莹接话:“不是的,我们是完成作业,过来采风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