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3章 赵三在鸡西
    12岁那年,因为酒鬼父亲坠崖,赵大宝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祖父赵弘德留下的箱子。四个本子,三个是老牛皮的本子,扎扎实实的用油纸包着。剩下还有一个大厚本子的老笔记本,翻了翻似乎是赵弘德的日记。

    赵大宝看书就头疼,加上酒鬼老爹虽然没事老是抽他。可到底是父子两个相依为命,老头子一死,赵大宝也没心思去细看这些东西。等村里的人帮衬着料理往了后事。赵大宝最先惦记的事儿,就是央求着老支书先给自己把名字给改了~

    赵大宝这个诨名,许是老头子喝醉了随口起的。小赵对这个名字也很不满意,主要是他的发小刘虎家里养了个赖皮的菜狗子。就叫小宝~大宝小宝,听着就和兄弟俩似的。在村里小赵没少因为这个名字被人取笑。

    当然,刘虎日子过的也挺难的,这村子都是一家人。刘家坡~就赵家一户是外来户。后头不知道拜什么神仙的杂庙边上住的孤老头,算辈份是刘虎他三叔公,他就叫刘小宝。反正刘虎遛狗从他门口过,喊一声狗就得挨揍。

    但别管刘虎怎么挨揍,小赵这头都不得劲,等他老子死了刚过了头七下了葬,小赵就憋着翻了半天的书把自己名字给改了。赵大宝听着也不像个学名,他一说村里老支书也没啥意见。人家家里没大人了,叫啥不就自己做主了嘛~

    就这么着,赵大宝成了赵三宝。年纪小不懂事,翻的是本历史书,写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小赵一看,这个人厉害啊?人家叫三宝,这三宝比大宝好像厉害。他一别扭就把名字给改成了三宝。

    后来小赵知道了郑和的职业后挺后悔的,而且三宝感觉辈份比小宝又低了一点。

    但等明白过来再要去改,人家老支书不乐意了。没工夫搭理你这没几天就又要改名字的。就叫三宝了!

    赵三宝也没办法,和人说的时候,只能让人家喊他赵三,虽然听着更是没啥内涵了,可好歹比三宝要中听。

    赵三宝12岁没了爹,好歹村里比较厚道,专门拿了笔钱。算是照顾赵三宝,小地方也没什么福利院。只能是让他吃百家饭,添个筷子添个碗的事儿。在哪家吃呢~哪家就画个道,回头村里给贴补一点。

    没了大人管着赵三宝这个学习自然就见不得人了,读到初中毕业,他一个是也考不上好学校,二一个是也没人给他交学费,他爹一死,家里就剩几亩地了,村里帮忙给租了。够他吃穿的,交学费就别想了。到了这个地步,孩子一个人也没有个手艺,眼看着就要混社会去了。老支书给帮了个忙,给他活动了活动送去当了兵。

    按说他年纪是不够的,可小地方,加上那个年头户籍管理没这么严格。私下里改了改年纪,老支书的儿子又是大裁军那年退伍回来的。还有些战友关系在,就把赵三宝连着村里另外一个小子一起给活动去当了兵。

    跟赵三宝一起当兵的是他一铁哥们儿,比他大三岁,学了几年手艺没学出来,也闲着了。村子就这么大,同龄人不多都是男孩子容易往一块凑。村里一个赵三宝、一个养小宝的刘虎,还有就是一个这一起当兵的大个三个人最好。

    这人叫刘元龙,人长的又高又壮。大伙都喊他大龙~小时候瞎玩闹,三个人在后头的杂庙里头磕头拜过把子。刘元龙行大,刘虎行二,赵三宝行三。他这赵三的喊法也就更瓷实了。

    上了绿皮火车,一路向北。到了哈市附近的军营里头练了三个月,就给分配了单位。赵三宝和刘大龙也没被分开,这俩人都没什么关系。能送进来当兵已经是村支书出了大力了。到分配的时候,一没什么背景,二也没什么突出的表现,结果就成了铁道兵。

    赵三宝和刘大龙这会儿都是傻小子,压根不知道这铁道兵是干嘛的~去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