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七六章 关中大决战(一)
    “咳咳……焦将军的身体……今日怎么样?” “回蒋将军的话,焦将军今日早晨醒了一会,但高热又很快发作,所以……” “哎,琅琊王在想什么啊?难道非要我们合肥三万守军全军覆没后才肯出手么?他们怎么能如此狠心?” “将军,要末将说,我们不妨学学张特。” 所谓学张特,其本意是缓兵之计。但是这里的意思不是缓兵之计,而是真的要投降。 “嗯,人来齐了,很好。那么我就先献丑了。哦,对了,士载公,接下来小子要发动的战役有点狂妄,还请士载公为小子参谋参谋。” 邓艾很安静也很淡漠的看了关彝一眼,什么话也没说。 “好吧,你不理我,等我待会讲完了看你的下巴还在不在。”深吸了一口气,关彝拉开了主位后面的帘布。 这是一幅大型的有着浓厚穿越者风格的地形图。 “大约五百二十年前,秦、赵两国在今日并州的长平,爆发了决定两国,不,是决定七国命运的总决战。关于这场战役,太史公讲得很简略,只是说赵将赵括中了埋伏,四十万赵军被六十万秦军包围,最后弹尽粮绝突围失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 “在座诸位都是行军打仗的人,小子就请问一句,六十万人怎么就能包围四十万人?怎么就能让四十万人冲不出去?” “哼!竖子少在那里装模作样。这还用说,当然是要借用山川之势才能达成这样的目标。不然光凭人力,休说六十万,六百万都围不住四十万!” “呵呵。士载公技痒难耐了啊。要不,你给小子讲讲,当年武安君是怎么借用山川之势的?” 这一点关彝非常确定邓艾答不出来:长平之战的整个战役还原,是20世纪后期天朝历史界、考古界的科研成果。除非邓艾穿过去再穿回来,否则是绝不知道的。 “呵呵,士载公答不上来啊。其实吧,这事说起来还是很简单的。” “你!好,我倒要看看你如何解开这百年之谜。” “嗯,时间紧迫,为了避免被人说我水字数,我简单点。诸位请看这幅舆图。这就是当年长平之战的地形还原图。这里的地形其实很简单:东西两侧是山脉,而且是那种坡度很陡难以攀爬的山脉。两侧山脉的中间是河谷。” “在这场战争的初期,廉颇率领的赵军初战不利,没有守住西侧的山地,于是廉颇干脆让出了中间的河谷地带,直接率领赵军退守东侧的山地。而秦军的王又不傻,当然不会进入中间的河谷地带。于是双方就各自占据一侧山头,隔着河谷驻守。” “后来赵国因为国力不如秦国,在长时期的消耗战中首先撑不下去了,迫切的需要来一场决战以结束这种慢性自杀。所以赵王选择了愿意出击作战的赵括替代廉颇。而秦国这边也悄悄换上了武安君白起统帅秦军。” “赵括到任后,率领赵军冲进了河谷地带。白起指挥秦军诈败,将赵军主力引入了河谷的中央,使其远离了原本固守的阵地。然后白起派出一支两万五千人的军队,袭击并占领了赵军原本的阵地。之后又派出二十万人分别堵住了河谷南北两侧狭窄的出口。如此!东西两侧的高山,就成了秦国的千万大军,帮助秦国围困住了赵国四十万大军!到了这个时候,长平之战,胜负已定。” 说完这句话,关彝用力的扯掉了长平地区的舆图,在这张舆图之下,是益北地形图。 “我欲仿效武安君,借我益州的山川之力,将敌酋钟会率领的主力,全部吞之!” “壮哉!” “善!请左将军为我等示下,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将其吞之?” “诸位请看这张舆图,现在,大将军的主力约四万余人和钟会的十余万人在剑阁对峙。说起来,从八月底开始,钟会的十万大军已经在剑阁枯坐了两个月了。伪魏的国力再怎么强大,这翻越秦岭和大巴山供应十万大军的粮草都是非常吃力的……之所以还在剑阁赖着不走,无非就是寄希望于士载公偷袭成功或者惊动在剑阁的大将军。若是我等把士载公压到剑阁那地方叫钟会过来一观的话……” “那钟会必定退兵!” “嗯,是的。那么,他们会朝哪里退兵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