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九十四章 钟会的运气(一)
    “伯约,阳安关,丢了!” “啊?这……阳安关如此险峻,又有子廉这样忠于职守的大将坐镇,怎么可能会丢?” 时间倒回十多天前。 八月十三日,子午谷南端出口。 “属下魏兴郡太守刘钦,拜见镇西将军。” “刘太守辛苦了。呼这子午谷之险峻,本将算是见识了。若不是刘太守事先守住了出口。只要西蜀在这里放一支人马,本将要想出来,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这伐蜀若能成功,刘太守可是首功!” 钟会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可真的不是在作秀。 作为一个长期在中原大地生活的颍川人,第一次穿越秦岭这样的雄壮大山,钟会是真的被这里的崎岖山路给震撼到了。 别的不说,进入秦岭十余日来,钟会的双脚就极少沾地不是骑着马不沾地。而是脚下踩的主要就是铺设在狭窄栈道的木板,真正的地面距离脚下的木板有几十到百米之远。而且在行进的过程中,钟会的马还踩断了一根木板,差点把镇西将军给弄到悬崖下面去。 为了这事,镇西将军非常恼怒。从窟窿里爬出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负责给全军开路的许仪给抓起来杀掉了许仪是谁?曹操的贴身保镖许褚的儿子啊!虽说这一举动也有杀人立威的意思在里面。但悬挂在半空的经历,确实强烈刺激到了钟会的神经。 “不敢当镇西将军如此赞誉。下官不过是尽了本份。” “嗯,刘太守。闲话就不多说了,目前蜀贼在汉中的兵力布置如何?” “喏!下官已经打探清楚了。蜀贼将一万余兵力收缩在汉、乐、黄金、阳安关四地。汉中盆地内的麦田已经全部收割,野外的百姓也已经全部入城。” “嗯……这是坚壁清野啊。”钟会的脸色变得很不好看起来:“罢了,传令兵!” “我等听候将军发令!” “传令!全军出谷后立即展开!派出人手联络其他两条通道的友军。整顿完毕后,全军向汉城进发!” “喏!” 八月十五日,十二万曹魏士兵全部进入汉中盆地,全线展开。 但是他们面临的局面非常的不妙:整个汉中盆地的野外,找不到一粒粮食,看不到一个百姓。 亲身走过秦岭一次的钟会面对这样的局面深深的皱起了眉头:这样下去,如果不尽快拿下汉中的一两座城池,数量高达十二万的魏军很快就会陷入粮食转运困难,迟早会供给不的尴尬境地。 八月十六日,曹魏前锋部队展开了对汉城的攻击。蜀汉汉中兵团护军蒋斌守御得法,魏军没有找到半点攻破城池的希望。 八月十七日,钟会来到汉城城下。在围着汉城绕了一圈后,钟会也非常的无语:这座城池,是从王平时代就开始修筑了。蜀汉政府前后不断加固持续时间达二十年以。这样的城池,不填三五万人的性命,不持续攻击半年以,是根本不可能拿下的。 对于出身于颍川高门世家的钟会来说,普通士兵的生命不算个什么东西。但是他耗不起的是时间:司马昭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了,是绝不会给他太多时间的。所以面对这样的坚城进行强攻,钟会是不敢在如此的政治生态下这么做的。 既然不能强攻,那就劝降吧。不管怎么说,钟会的文章写得非常不错,书法更是当世数得着的大家。 当天下午,汉城的蜀汉守将蒋斌收到了钟会的来信。 信里的内容非常的高雅,通篇不见“请投降”这样的字眼:巴蜀之地贤智文武之人才太多了,至于您蒋斌与诸葛思远诸葛瞻,就如同小草和树木相互依存,相互了解一样,和我钟会是同类之人啊。话说敬重桑梓先贤,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德。我今天来蜀地呢,其主要目的就是打算瞻仰尊父大人的墓地,你老爸的坟头在哪个凼啊?还请你告诉我,我一定去祭祀洒扫。 汉中军团护军蒋斌,其父亲是蜀汉政权的第二任权臣:大司马蒋琬。钟会提出要去给蒋琬扫墓,其真实的意思就是:“我很看得起你哦兄弟,你投降吧,投降过来的话我一定对你很好。” “切!这个钟士季,我跟你很熟么?用得着你去拜祭我父亲的坟头?” “那么将军?我等该如何回复呢?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