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064 朱由校的攻略秘籍】
南京一直作为留都,迁都南京合理合法。

    但是这个主意不能崇祯自己拿,显得他贪生怕死,君王死社稷是祖训啊。

    一定要百官再三劝谏,抱住他的大腿哭声动天,他才勉为其难的答应,这才是正常程序。

    奈何只有一个李明睿识时务。

    崇祯就只能故技重施。

    让李明睿私下去办,切不可声张。

    于是李明睿就去筹划。

    迁朝廷需要军队保驾护航。

    这个时候全国兵事紧张,到处都缺,那还能抽调出一支军队来呢,只能另行招募。

    于是李明睿向崇祯反映了这个情况,并提议让崇祯拿出自己的內帑来招募军队。

    崇祯一听就急了,迁都是国家的事,怎么能动朕自己私人的钱呢?!

    于是又是什么也干不成。

    一拖又是俩月。

    眼看情势危急,崇祯急了。

    三月初四不得不在朝堂上公开讨论。

    诸位爱卿,近来李明睿给朕上疏劝朕南迁,你们是怎么个意见。

    大臣们一个激灵,知道皇帝果然还是按奈不住了。

    大臣们也没让崇祯失望,哭声震天,痛斥南迁是违背祖训、抛弃祖宗社稷,是断送江山社稷的歪理邪说。

    喊出君王死社稷的圣人教诲。

    先送太子去南京?也不行!

    其实官员们不想南迁,一是舍不得在帝都的产业,这么多年苦心经营,尤其是官员中北方人居多,去南京摆明了就是舍弃半壁江山,他们舍不得老家的财产土地。

    二来这迁都是烧钱的活,国库空虚,皇帝不愿动自己的私产,到时候还不是动他们的主意。

    最重要的是怕迁都过后有什么变数被追责背锅,这可是掉脑袋的。

    这时候只要崇祯皇帝说为了保存祖宗社稷,是他意愿要南迁,一切后果他来承担,不用再议,再责打几个顽固分子,这事也就定了。

    但不肯担责、虚名重于一切的甩锅侠的本质,决定了崇祯不可能这么做。

    自己怎么能担贪生怕死、遁逃卖国的责任呢。

    可能是觉得也许还有机会利用李明睿重提南迁,崇祯没有应了百官杀李明睿谢天下的请愿。

    没想到形势急转直下,没隔多少日子,李自成就攻到了北京。

    第二次机会又错失了。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但李自成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只想要一个封国要点钱。

    打居庸关时,监军太监杜勋投降了,正好可以去宫里找皇帝谈条件。

    于是李自成就派他去进宫和崇祯谈判,崇祯拉上内阁首辅魏藻德一同接见了杜勋。

    李自成开出的条件很简单,就两条,把山西陕西给他作为封国,再给他一百万两银子。

    崇祯心想你早说啊,为了打你花了多少个一百万两!

    封国不就是个藩王吗?

    你李家后世子孙遇到个不济,这土地怎么都能收回来。

    更何况还有附带的义务,不白给,李自成会帮朝廷平定叛乱、抵抗清军。

    崇祯差点没乐出来,这条件怎么都划算,岂止是动心,赶忙向首辅魏藻德挤眉弄眼,问他怎么看。

    魏藻德屁股撅老高伏在地上不看。

    再问,沉默。

    三问,还是不作声。

    把崇祯气的差点抽过去。

    魏藻德短短四年就从状元变成内阁首辅,没两把刷子

-->>(第3/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