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046 努尔哈赤醒了】


    皇太极把新满洲编入八旗。

    崇德五年,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一次就把征索伦俘获的新满洲壮丁并家小五千六百七十三人编为牛录,隶于八旗了。

    同时把征库尔喀俘获的新满洲壮丁四十二人补充了各旗披甲的缺额。

    满洲八旗之外,蒙古八旗早于汉军八旗建立。崇德年间汉军八旗发展最快。

    崇德二年,明崇祯十年,1637年,照满洲例,汉军分为两旗,四年扩大为四旗,每旗设牛录章京十八人,固山额真一人,梅勒章京二人,甲喇章京四人,但内部仍分正黄镶黄两旗,正白镶白两旗,正红镶红两旗,正蓝镶蓝两旗。

    崇德七年六月正式完成了汉军八旗的建制。

    皇太极说:“我国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

    这种扩大满洲八旗和建立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既增强了清朝的武装力量,也对满蒙汉的广大人民实行了深一层的控制。

    尤其是为了夺取全中国统治权,皇太极创立的汉军八旗有重要意义。

    皇太极已认识到发展文教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说不能认为不读书不会误事。

    皇太极规定从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起,凡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岁以上,俱令读书。

    皇太极还非常重视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至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七月达海逝世时,经他手已翻译成帙的汉籍有《刑部会典》、《素书》、《三略》、《万宝全书》,及正在翻译中的《资治通鉴》、《六韬》、《孟子》、《三国志》等。

    后来又命达海之子继续学习汉书。

    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1635年后金的文馆诸臣翻译了辽金宋元四代史书。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太祖努尔哈赤为文书往来及记注政事的需要,命巴克什额尔德尼等人以蒙古字母为基础,结合女真语音,而创制了满文,这种由蒙文脱胎而来的初期满文,是没有圈点的满文,叫做老满文。

    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皇太极命巴克什达海将老满文在字旁加置圈点,使满文的语音、形体更臻完善,这种加置圈点的满文,叫做新满文。

    皇太极继位后,内部满、汉、蒙几十万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都聚集在辽河东、西。微书吧

    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满族统治者内部等等各种矛盾都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后来,又数次入关掳掠了上百万人畜,辽东汉人一下子几倍于满人。

    如何稳定汉族人的民心几乎成为后金胜败存亡的关键。

    面对“邦家未固”的局面,皇太极意识到“治国之要,莫先安民”。

    因此,他即位之初,就强调“满汉人民,均属一体”,特别注重消弥和缓和辽东满汉民族间的矛盾。

    崇德年间,虽然不再发生大批汉人被杀,或汉人投毒、拦路劫杀等反抗事件了,但皇太极却仍然注意缓和清朝的社会矛盾。

    他命令臣下做好“养人”的事情,尤其是对新掠取或来降的满洲、蒙古、汉人做好安置。

    皇太极晚年,他的子侄们在他面前发牢骚说太祖时诛戮汉人,而今汉人有为王者矣,有为昂邦章京者矣,而满洲宗室却有为官者,有为民者,“时势颠倒,一至于此!”

    但皇太极并未因此动摇其国策。

    此后,皇太极屡下谕旨,主要政策有强调宽待辽东汉人,“我国中汉官、汉民,从前有私欲潜逃,及今奸细往来者,事属以往,虽举首,概置不论”;

-->>(第3/6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