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0971 几方面微妙的势力】

    于是在明末清初遭到的破坏,更加惊人,如尚可喜屠广州,据说一次就屠杀了八十万人。

    但是因此,广东士绅在明末清初几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新产生的士绅阶层,许多都是尚氏集团的残余,是由尚可喜集团及清廷扶持起来的。

    这无疑也是广州十三行能够得到清廷信任的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限制商民出海,是损害了中等商民的利益。

    而广东十三行的存在,证明在清代,官商勾结的巨商已经不满足于和中等商民争利。

    他们更是将手伸向了陆上与外国商船的贸易,通过寻求代理官营形成垄断,使得无力出海的小商民之生计,也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这个情况在乾隆改四口通商为一口通商之后更加明显。

    广州贸易的繁荣,是以牺牲沿海各港口的贸易作为代价取得的。

    中国各地的产品不能就近运往便捷的港口,而必须远途跋涉运来广州,增加了商品的运输费用。

    从全局看,显然有损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明代汪直、徐海等人是有追求的海商,而指清代蔡牵、张保仔等人为穷凶极恶的海盗,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为什么清代海盗中出身底层者多,因为乾隆改四口通商为一口通商之后,底层商民无力从各地转运货物到广州港与外国人贸易,无以为生,不得不出海为盗。

    乾隆的一口通商政策,只是把欧美来华商船限制在粤海关,其他东南亚国家商船限制在其他三海关,三海关从来没裁撤过,似乎认为有东南亚等地商船在三海关贸易,底层商民的生计不会受到影响。

    然而到了清朝,全世界都进入了殖民时代,南洋贸易份额也逐步被欧洲殖民者控制,自然与欧美国家的海贸就成为了海贸的大头,四口通商变为一口通商,对于底层商民的生计没有影响,绝对是不可能的。

    在底层商民的保护方面,明代比清代好得多。

    “朕不爱看奏本,爱听人说,怎么?既然是首辅与魏爱卿,黄爱卿共同具名上奏的奏本,你们三人就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的吗?”朱由校问道。

    顾秉谦知道躲不过去了,皱了皱眉头,硬着头皮道:“那还是由微臣给陛下读一遍吧?我这奏本写的挺简单的,一听就明白。”

    “好。”朱由校手一挥,“那就由首辅读一遍吧。”

    韦宝暗暗点头,顾秉谦既然承认是他写的,就等于将这件事完全揽过去了。

    魏忠贤则暗暗皱眉头,魏忠贤还不知道韦宝去找过顾秉谦、黄立极、魏广微等人的事情,没有想到这三个人会和韦宝站在一起。

    其实这当中,几方面的势力情况是很微妙的。

    顾秉谦、魏广微和黄立极都认为韦宝与魏忠贤是一起的,所以赞同韦宝的策略,应该不会得罪魏忠贤。

    而顾秉谦、魏广微和黄立极同时又认为他们与魏忠贤也是一起的,他们都是铁杆的魏公公的人啊,既然韦宝也是自己人,自己人赞成自己人,就更加没有问题了。

    而魏忠贤从来没有完全将这些大臣当成自己人,只是将他们当成工具。

    至于韦宝,在魏忠贤眼里从来就都是需要防备的对象之一。

    韦宝之所以能取得魏忠贤的支持,主要是韦宝能搞钱,韦宝还能帮助他打压东林党。

    虽然韦宝在打压东林党的过程中,也没有少对阉党下手。

    但魏忠贤是长期在宫中的人,实际上对于阉党大臣被打击,他感觉不深。

    因为韦宝今年一年帮他搞到

-->>(第3/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