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0958 丁绍轼】

    要开心,先“开”心,跳出心灵的圈套,钻出并打碎“牛角尖”,会使人感觉人生一下子海阔天空。

    虽然韦宝尽量避开谈论朝政,但丁绍轼依然与韦宝聊的挺开心的,没有想到韦宝的知识挺渊博的。

    丁绍轼是最清楚韦宝怎么金榜题名的一帮人,虽然不会在背后说什么,但骨子里是瞧不起韦宝这种靠歪门邪道上来的人,靠溜须拍马,靠手段获取了权势的人。

    因为丁绍轼这种大学士都是靠科考正规途径,一步一个脚印上来的。

    当然,他们也依托人脉关系,但他们自己不会认为属于溜须拍马,他们只会觉得命该如此,是他们的座主有本事,连带着,便该他们上位。

    丁绍轼,字文远,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出生于贵池县一书香之家。

    父名旦,岁贡,官湖广衡州府通判。

    相传在他出生前,其父梦见一只白鹤飞到他家庭堂上,不久他就呱呱而出。

    幼时胸腹有七个黑点,联缀酷如北斗星。幼即颖异,善于作文,文不矫揉造作,意赅言简。

    性格长益深沉,有气度。

    万历二十年,1594年选贡,二十二年应天乡试中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四十三岁时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越三年,1610年,授翰林院检讨。

    丁绍轼的升迁路线几乎与韦宝一模一样,但韦宝比丁绍轼当时的年纪整整小了三十岁。

    有时候,丁绍轼自己也会感慨当官要趁早。

    包括丁绍轼在内,所有人都知道韦宝是前途无量的。

    韦宝即便从现在开始,不依靠任何人,只要不犯下弥天大错,三十岁入阁,都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丁绍轼当官之后,先是接母亲到京城生活。

    无多时母亲病故,便告假扶棺回故乡安葬,守丧三载。

    服丧期满,回京任原职,奉使册封华阳王入楚。

    完成派遣任务后,顺道回乡拜谒父母墓,又以患疾病为由在家乡居住两年。

    得诏命回京,领取两年供俸。

    随即被任命为起居注。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典福建乡试。

    继之又以病假在贵池休养三年。

    这三年他认真阅读“二十一史”以为复职时实用。

    并注意留心时政,揣摩国家大事。

    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春,朝廷召其还京任职,绍轼以病辞谢,上不允。

    天启三年擢宫侍,天启四年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充日讲官。

    绍轼说话声音洪亮,每讲经史及《帝鉴图说》都深入浅出,皇帝听了高兴。

    一天,熹宗偶感小疾。

    绍轼因《帝鉴图说》有唐明皇遣归方士一篇,就其中清心寡欲,节饮食,慎起居数语委曲陈说。

    熹宗为之动容。

    又一日,讲“博厚、高明、悠久”《书》义,引高帝事为配合,熹宗称赞曰“诸臣所进讲者,朕率不能晓,独此高鼻,指绍轼大声有髭髯先生进讲,朕能具悉。”

    天启五年,1625年春侍幸太学,帝赐坐于堂上,众臣为他高兴。

    这年八月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首辅是昆山顾秉谦,次辅是南乐魏广微、周如磐。

    周如磐分管绍轼的礼部工作,故绍轼位居其后。

    绍轼因能力强、业绩显,晋升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熹宗给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