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0952 韦爵爷为朝廷弄钱的计划】
中期私人海外贸易发展壮大起来。

    虽然明中期私人出海贸易虽然有较大的发展,但私人出海贸易仍为一种违法行为。

    为了使不断发展的私人出海贸易能合法且在政府管理下进行,成化时丘濬提出了恢复宋元时期市舶司制度的思想,使明朝的市舶司管理私人出海贸易并抽税。

    丘的这种思想标志着明中期开海思想的产生。

    明初的禁海政策主要是防御倭寇,后来转变为国家垄断海贸,宣德之后渐渐放开了监管力度,民间海贸便逐渐发展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刘大夏等人坚决阻止下西洋的原因之一,毕竟这损害到了沿海官府的利益。

    嘉靖帝由藩王即帝位后改变了武宗时的作风,主张厉行洪武祖制,对私人出海贸易采取严厉的海禁政策。

    出海的海商受到明朝海防官兵的阻止,海外贸易的发展势头受到政治的压制。

    因沿海地区山多田少,出海贸易是沿海地区百姓获取生活来源和财富的重要手段。

    海禁政策的实施使沿海商、民大困。

    海禁政策断绝了沿海百姓的生业。

    可是上有对策下有政策,下层百姓为了获得生活来源,闽、浙、广之沿海地方大族为了获得更多财富,不惜违反出海禁令,私自出海贸易。

    这里要提到一个人——朱纨,他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受命提督闽浙海防军务的朱纨上任后,严厉打击海上走私活动,使一些暗中支持走私活动的沿海豪势惴惴不安。

    于是,他们鼓动一些言官弹劾朱纨滥杀无辜。

    嘉靖二十八年,嘉靖皇帝下诏罢免朱纨之职并派员按问,朱纨感到闽浙走私豪势必然借机杀他,遂喝药自尽。

    然而不久之后,江、浙、闽、粤数省沿海却发生大规模海盗抢劫和烧杀事件,史称“嘉靖倭乱。

    面对“嘉靖倭乱”,明朝几乎动员了全国的力量,直至嘉靖四十三年才将这场动乱平定。

    朱纨死后,明朝海禁已然名存实亡,相关官员不敢言“海禁”事。

    这个时候,明朝许多有识之士产生了新的海洋思想,如胡宗宪、谭纶等人。

    在倭乱平息后福建巡抚谭纶就给朝廷上《条陈善后未尽事宜以备远略以图治安疏》,就福建地方治安和民生问题提出开海方案。

    他在奏疏中提到:“弊源如鼠穴,也须留一个;若还都塞了,好处俱穿破”,并指出“闽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一切禁罢,则有无何所于通,衣食何所从出。如之,何不相率而引为盗也”。

    因此,他请求朝廷允许福建人开海通商。

    1567年1月23日,嘉靖皇帝病逝于乾清宫。

    2月4日,其三子朱载垕继承皇位,是为穆宗,纪元隆庆。

    明穆宗诏告群臣:“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上奏予以修改。”

    不久,福建巡抚涂泽民奏请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这一奏议得到朝廷批准,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

    隆庆开海局面之所能够形成,主要是因为明穆宗及其朝廷通过“嘉靖倭乱”了解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关系,顺应了一些有识之士要求适当开海的呼声。

    嘉隆之际,福建地方大员一再奏请在该省开海,是基于“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的生活传统。

    而福建之所以选择于月港开海,是因为月港在十六世纪以后已经成为福建沿海地区最大的走私贸易港口。

    月港位于漳州东南五十

-->>(第2/7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