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0951 八百多万两纹银的缺口】

    天启六年、天启七年,%(约237万两)%(约201万两),钱都去哪了。

    %,%,%,%,%。

    怎么反而魏公公执政了,九边饷银拖欠的数字反而越来越高。

    而到了崇祯元年,经过新任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努力,明朝才勉强缓解财政赤字。

    所以绝对不能对历史有什么刻板的印象,认为阉党会搞钱,东林党就完全不会搞钱,完全只知道吵架,不为国家着想。

    东林党里面也有很多很有能力的大臣是很为国家打算的,是办实事的。

    皇帝这趟急招韦宝入京,一方面是要韦宝随行护驾,让天启皇帝朱由校上山海关玩玩去。

    另一方面就是要搞定钱的问题,在皇帝和魏忠贤眼中,韦宝是无所不能的存在。

    四百多万两的缺口,再加上韦宝这趟裁军十万,需要补发的饷银,合计至少超过五百万两纹银。

    五百万两纹银这种事情,大明天下,除了韦宝,恐怕没人能够解决。

    当然,晋商也能做到,但一旦让晋商去做,这头从晋商手里弄来五百万两纹银,转头他们就能靠着从民间盘剥,靠着私下与关外做生意,充实蒙古人和建奴的物资补给,弄回来上千万两纹银,甚至更多。

    那样的话,本来就危机重重的大明,更加会雪上加霜。

    这些事情,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数。

    这世上没有谁是傻子,皇帝清楚,魏忠贤清楚,阉党清楚,东林党大臣们也很清楚,中立派大臣,甚至普通老百姓,所有人都清楚!

    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冯铨等几位阁臣围在韦宝旁边,韦宝与几个人应酬几句,主动让李成楝和骆养性帮着自己招呼一帮阁老,转而去同丁绍轼说话。

    丁绍轼大人现在是东林党在内阁中的独苗了。

    丁绍轼不喜欢韦宝,也不是很讨厌,主要因为韦宝属于倾向于阉党的人,却并没有做多少危害东林党的事情,反而还曾经挽救过很多东林党大臣。

    “丁大人好。”韦宝主动在丁绍轼身边打招呼,“感谢丁大人来迎我,我一个后生晚辈,当初入翰林院,还得到了丁大人的提携,丁大人能算我半个座师,这让我实在担当不起。”

    “韦爵爷不用客气,我们来迎爵爷,这是陛下的意思。”丁绍轼不咸不淡的道。

    韦宝微微一笑,“那也要丁大人肯来啊,丁大人完全可以随便找个借口不用来的,说明我在丁大人心里还可以。”

    丁绍轼也忍不住笑了笑,他是知道韦宝的口才的,韦宝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这本事,可以说满朝皆知。

    这时候张之极来了,打破了韦宝与丁绍轼一同走路,彼此无话的尴尬。

    英国公府硬算起来的话,应该算是中立派,肯定不会和阉党站在一起,有一点点倾向于东林党,就这样。

    所以丁绍轼对张之极要比对韦宝更加热情,“世子好啊,国公爷有日子没有见着了,他怎么样?”

    “别提了,我爹烦着呢,每到年关都烦得很,这不是马上就要开今年的饷银了吗?平时拖一拖还说的过去,大过年的不给结清,一个年都过不好的。”张之极道。

    丁绍轼和韦宝都点了点头。

    韦宝是知道京营的情况的,养了三万多草包,个顶个都是废物,全都是靠祖上的蒙荫世袭的人。

    三万多人,吃的是五万的兵额,快赶上边军了。

    韦宝觉得京营早就应该裁撤掉,简直是一个最大的包袱。

    打仗完全靠不上,待遇又好,五万人的军饷就能赶上边军七八万人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