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0916 一切照着历史走】


    这些官宦在朝廷上为非做歹,将朝政搅得一团乱,国家也陷入停滞引起民怨。

    朱由校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也和他的童年经历有关。

    虽然朱由校是个皇子,但是小时候的他并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皇爷爷神宗只顾自己快乐,父皇光宗又早早撒手人寰,这导致朱由校根本不知道怎样当好一个皇帝。

    因为朱由校的文化程度不高,经常闹出笑话。

    有一次,在报告叛乱的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话,当时的太监读成“逐奔追比“,并且还给朱由校解释这是将士们逃跑的意思。

    结果朱由校惩罚了这些打了胜仗的将士,弄得将士军心溃散。

    此外,还有一次外国来朝贡,给朱由校带来很多礼物以及奏章。

    可是朱由校看不懂,以为这些外国是来谈判的,于是他非常的气愤,当场发作,拂袖离席,搞得在场官员和使臣都一头雾水。

    种种原因,都使得朱由校无法成为一个好皇帝,但若他不生在皇室,在民间做一个木匠,或许还会名留青史。

    但韦宝并不觉得朱由校在明朝皇帝当中垫底。

    至少朱由校挺聪明的,聪明的人顶多是不专心,但有事情做,往往也能做好。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母为陈氏。

    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称其为建文帝。

    建文帝下落一直是个迷。

    建文帝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在当时的中国大地吹过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实行改革,实行惠民政策,重视农桑。

    但明惠帝其人由于性格软弱,也最终在削藩的斗争中为人所逼,遂不知去向。对此,也成为后世史学家们猜测争论的话题。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明朝的第二个皇帝。

    建文帝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

    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

    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韦宝也说不清楚。

    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当时元朝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

    因此京城并不安宁,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

    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

    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这是当初朱元璋无法预料到了。

    朱棣在京期间,在众多忠臣猛将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军事指挥家,并在对元朝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自己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在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的一镇诸侯。

    朱高炽是成祖朱棣的长子,早在洪武时期,朱高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而且由于它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的喜爱。

    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成祖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靖难之役爆发以后,朱高炽曾与母亲徐氏成功地

-->>(第2/7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