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0883 心急火燎的孙承宗】
泰宁和福余三卫。

    朵颜卫在屈裂儿河上游和朵颜山一带;泰宁卫在塔儿河流域,即元代泰宁路;福余卫在嫩江和福余河流域。

    同时,明廷授封三卫首领以各级官职,进行笼络和羁縻。

    明廷封阿札施里为泰宁卫指挥,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男答奚为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尔为朵颜卫指挥同知。明廷要求他们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

    蒙古人称朵颜卫为兀良哈,泰宁卫为翁牛特,福余卫为乌齐叶特。

    这是因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分别是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三部为主组成。

    后来,明朝也把朵颜卫称为兀良哈卫。

    当初,三卫当中以泰宁卫最强大,其次福余卫,朵颜卫在后。

    后来,朵颜卫实力迅速壮大,跃居三卫之首。

    因此,明朝往往把三卫笼而统之地称作朵颜三卫或兀良哈三卫,把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的驻地统称为兀良哈地区。

    明建文元年,明朝发生皇室战争,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前,借助兀良哈三卫蒙古人的支持,挫败了镇守大宁卫的宁王朱权。

    后来,他又向兀良哈三卫借用3000名精骑兵,作为其靖难军的骨干。

    1402年,朱棣即皇帝位后,为了酬谢从战有功的兀良哈三卫蒙古人,决定把大宁卫割让给他们。

    同时,他还封三卫首领以都督、指挥、千户和百户等职;决定在开原、广宁两地开设互市,供兀良哈三卫蒙古人和明朝进行交易活动。

    永乐皇帝的决定和允诺并没有完全兑现。

    明廷不允许三卫蒙古人南迁到大宁地区驻牧。

    兀良哈三卫蒙古各部,为了获得大宁地区的驻牧权,联合了当时颇为强大的阿速特部,明朝称其为鞑靼部首领阿鲁台。他们经常联兵进攻明朝。

    永乐帝在1422-1424年连续三年亲征,攻打阿鲁台时,曾率领军队深入屈裂儿河流域,打击支持阿鲁台的兀良哈三卫,使他们受到极其惨重的伤亡。

    但是,兀良哈三卫并未屈服,他们为争得大宁地区与明朝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不久,他们挥师南下,进入滦河流域驻牧。

    1428年,他们又进入大宁城,并经会州直趋宽河,同明朝宣宗皇帝亲自率领的3000骑兵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当时,科尔沁部在阿岱汗和阿鲁台太师统率下迁入嫩江流域。

    他们全力支持兀良哈三卫向南推进,夺取大宁地区。

    明朝在宣宗末年和英宗初年,即15世纪30年代后期,其边防松弛,御警薄弱。

    三卫蒙古人从西拉木伦河到辽河流域全面展开攻势,向南推进。

    到15世纪中期,他们终于来到明朝长城边外驻牧。

    此后,兀良哈三卫驻牧地分布情况是自大宁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朵颜自锦州、义州历广宁卫至辽河,曰泰宁;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

    从此,西拉木伦河和辽河以南,东起开原,西近宣府的长城边外,均属兀良哈地区。

    到了万历年间,朵颜的兀良哈三部尚臣服与大明,在他们眼中,建州女真在大明面前不过是蚍蜉,大明是大树。

    蚍蜉玩法撼动大树,建奴敢不听大明的话,迟早会遭受到沉重的打击。

    大明刚刚经过万历三大征,又在先后两次的抗倭援朝战争中击退丰臣秀吉。

    后又平定宁夏,剿灭了播州的土司之乱,在万历年

-->>(第3/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