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0507 返回韦家庄】
去睡觉吧!我在床上唱给你听!”

    吴雪霞闻言,听到床上两个字,粉脸迅速羞红,娇羞的扭过身子,也不搭话,默默走回船舱。

    韦宝笑吟吟的稳步跟上,他已经喜欢上了与吴雪霞一起睡觉的感觉。

    原本韦宝再怎么招女人侍寝,也很少像现在与吴雪霞这样连续一起睡,韦宝不喜欢跟人一道睡觉,挺自我的一个人,更多的时候还是爱自己一个人睡。

    两个人回到船舱,韦宝再将刚才哼唱的曲子给吴雪霞哼了一遍。

    吴雪霞很认真的逐字逐句记下,并默默记住曲调,用五线谱的方式标注。

    五线谱是韦宝教吴雪霞的,韦宝不算懂音乐的人,不过,基本的五线谱还是懂的。

    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线组成的。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它的历史要比数字形的简谱早得多。

    在古希腊,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声乐,歌词发音的高低长短是用a、b、c……等字母表示的,到了罗马时代,开始用另一种符号来表示音的高低,这种记谱法称为“纽姆记谱法”,这就是五线谱的雏形。

    到了11世纪,僧人规多把纽姆符号放在四根线上,从而确定其音高,这种乐谱称为“四线乐谱”。

    到了13世纪,四线乐谱采用全部黑色线,只是在线的前端写上一个拉丁字母,以表示线的绝对音高。

    由于四线的纽姆乐谱并不能把节奏标出来,因此必须对每个音的长短有精确的确定方法,这就是定量音乐的起因。

    13世纪,科伦对约翰教学乐僧佛兰克著《定理歌曲艺术》一书首创了黑音符的长度。

    15世纪时,出现了白音符,音符种类也增加了。

    线谱发展到这种状态时,已基本能记录音的高低位置和音长短。

    到了16世纪,开始使用划分小节的记谱法,符头也变成了圆形。

    17世纪,四线谱又被改进为五线谱,经过300年的逐步完善,就成为了后世公用的音乐记谱法。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

    韦宝这也算是对音乐界做出了一点点贡献了,让五线谱在华夏扎根的时间,被提前了将近一百年。

    “你看看我写的怎么样?写好了。”吴雪霞吹了吹纸上的墨汁,满意的看着自己的作品。

    韦宝笑了笑,“不用看了,你写的肯定对。”

    韦宝自己清楚自己的水平,他虽然知道五线谱那些符号代表啥意思,知道每个符号的书写方式。

    但是如果真的让他自己将一首曲子变成五线谱上的音符,还要正确的在上方填上歌词的位置,那他肯定是错漏百出的。

    倒是吴雪霞是个天才,因为韦宝只是将五线谱的方法教给了吴雪霞,吴雪霞就立刻能用文字的方式记录韦宝哼唱的任何音乐,然后不管是用古筝弹出来,还是用琵琶,或者是用二胡拉出来,曲调和节奏都能与韦宝哼唱的曲子别无二致。

    这一点是韦宝极为佩服吴雪霞的,人家这才叫有天赋,叫聪明人,到现代读书的话,绝对是清大北大学霸姑娘。

    似乎不管韦宝说什么给吴雪霞听,只要韦宝表述正确率能达到七八成,然后吴雪霞就能立刻猜测到全部答案,想通全部真相。

    跟吴雪霞说话,总是会让韦宝觉得很轻松,但有时候又有点恐怖,感觉自己在吴雪霞面前似乎有点傻。

    记完歌曲,韦宝今天没有打拳,因为太劳累了,所以只是打坐了一番,便准备洗漱休息了。

    这些

-->>(第3/8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