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0287 学的是屎】
嘛,他这是通篇背下来了?”汪灿华看过韦宝写的诰之后,下结论道。

    其他人听汪灿华这么说,又对照了廖夫子编订的考霸,发现果然是一模一样的,唯独韦宝在后面加了两句话而已。

    廖夫子看后,不无得意:“韦宝记性好,将我给的范文背下来,这也没有什么问题,有谁规定不能背诵别人的范文?”

    廖夫子觉得,知府大人之所以给韦宝一个优,完全是自己的文章写的好啊,得意的满脸堆笑。

    “不错,这篇文章是写的极好,我最后看过,也深表赞同,没有想到是出自廖夫子是手笔啊?难怪,难怪。”提学官道:“尤其是最后的两句,尤为画龙点睛!”

    这最后到了两句话。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这两句话是韦宝从手机中保存的《曾国藩家书》中摘抄下来的语句,他是绝没有这种能力,写出这么深刻的话的。

    那随着韦宝穿越来的几百部手机当中,有人喜欢文学,有人喜欢名人的名言名句。

    而且很多对历史有点兴趣的,都绕不开曾国藩这历史大能。

    甚至大多数学者将曾国藩的死作为历史节点。

    曾国藩死之前,都算是古代,曾国藩死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这段时间算是近代。

    新中国建立之后,算现代。

    可见曾国藩在历史上的重要,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在近代历史中更是呼风唤雨,左右历史的地方很多,喜欢曾国藩和李鸿章的人多,研究他们的人多,也就不奇怪了。

    廖夫子闻言,脸一红,实话实说道:“这最后两句话,并不是我所写。”

    提学官闻言,好奇的看向韦宝,众人也看向韦宝,都暗忖,难道这个韦公子,真的有点真本事?并不是只会背书?

    读书十余载之上的读书人,阅读极为丰富,反正没有人看过这两句话,知道不是现有典籍中抄袭来的。

    韦宝见众人看着自己,微微一笑,终于感觉有点面子了,总是被人怼的滋味可不好受,笑着解释道:“这两句写的很好吗?多谢大人赞誉,我刚才临时想出来的而已。”

    临时想出来的而已?

    众人都无语了,就算是对韦宝很不满的人,但也不能在韦宝的文章中挑出任何毛病,都不得不承认,作为一篇上面之人对下面的人教谕,这篇诰,的确些的文辞斐然,是不可多得的上好文章。

    临时想出来的句子都这么好,那我们这些读十几载书,二十几载书的人,我们的书,都读的是什么啊?读的都是屎吗?

    “韦公子这两句,确实写的很不错!发人深省,看古今,看未来,看通透人性,而韦公子方才14岁,对事物便有这等认识,的确是殊为难得。”吴三辅忍不住赞誉道。吴三辅主要是见事情几乎板上钉钉,韦宝通过科考府试的事情,算是板上钉钉,翻不过了,想帮着缓解一下气氛,毕竟以后与韦宝在一个书院学习,还是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想将关系搞的太僵。

    吴三桂重重的哼了一声:“肯定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鬼知道又是从哪儿背来

-->>(第3/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