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0268 同窗】
   韦宝本人也颇为得意,不管你想得到什么答案,我同孙老督师的观点站在一起,肯定没有错!孙承宗既然能出任蓟辽总督,不光朝廷认可,辽西辽东本地世家大户一定也是拥戴的。

    “韦公子说的不错,能具体说一说么?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局势被动,是什么原因?”吴三辅追问道。

    “以文制武的用人政策从本质上导致了辽东的被动局面,从军事角度上来看还是过于防范武人,武人几乎没有战略主导权,和宋朝的政策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但是话又说回来,晚唐五代的武人藩镇之祸,也是不可不防,这两方面的矛盾,说穿了还是制度的局限性。须知,武人若不服从命令,便是国之大贼!”韦宝干脆利落的答道。

    作为一个刚刚入学的学子,刚才又见识了大明学风的开放性,所以韦宝说这番话的时候,毫无压力,因为他就是站在本地军阀的角度说的话。

    吴三辅闻言更加高兴,这是这里所有人的心里话,只是没有人敢说出来,也没有人能说的比韦宝更加具体形象,“这话好,我得记下来!”

    不少学子也纷纷表示要记录下来。

    韦宝一汗:“别记录吧?我说说罢了,这不好犯了啥忌讳吧?”

    “没事,韦公子大可放心。”吴三辅笑道:“咱们身为辽西人,评价辽西有何不可,以文制武也一直是我觉得的朝廷对辽西辽东策略的最大弊端!”

    韦宝听吴三辅也这么说,放心下来,要不然,他便要矢口否认了。

    “咱们辽西人,就做好几点,其一,不多用朝廷的银两和粮食,少给朝廷增添负担!其二,本地练兵注重实效,兵贵在精,兵贵神速,以骑兵为主,辅助卫兵守城,建奴奈何不得,不用多少银子,便能立于不败之地!其三,辽人守辽土,朝廷加大奖赏力度,建奴抢掠咱们之后,东西大都分发下去,并以此给有功将士论功劳,咱们也可以效法。”韦宝侃侃而谈。

    反正说的这些,除了第一条,少用朝廷的银两和粮食,其他都是站在辽西人的角度。这帮人也不可能抓住他的话柄。

    而第一条,正是韦宝认为孙承宗的防守反击策略中最大的问题,多修筑堡垒有软用啊?变相的拖垮大明经济,这都是孙承宗和后面的袁崇焕策略中,最为被人诟病的地方。事实上,袁崇焕也不过是吹牛吹出了个督师,加上当时谁都不敢上,他胆子大,跳出来挑了这个重担,完全是孙承宗政策的延续。

    辽西辽东汉人掌握的地盘,不管大小,还是肥沃程度,还是人数,都足以匹敌建奴,完全可以不动用,至少是少动用中央财政,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对抗建奴,那样的话,别说大明在历史上,会在1644年垮台,就是玩个一百年,边陲也稳定的很,等到大明国内经济什么时候稳定了,建奴早就自己吓得投降,俯首称臣了。

    这些道理都是很简单的道理,后世的键盘侠早就有公论,韦宝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众人纷纷点头,虽然少用朝廷的银两和粮食这一条,触犯辽西辽东军阀的利益,但他们内心中知道其实应该这样,即便朝廷不拨发粮食和银两,其实也能撑得住,拖欠一两年军粮军饷是常有的事情,既然一两年都能支撑的过去,那三四年,五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什么支撑不过去?

    只是光贴钱,不赚钱,这等买卖谁也不愿意,伸手得来全不费工夫,银子和粮食来的太容易了,谁还自己想办法?两头发财,一个个世家大户不亦乐乎,都已经成了传统,谁舍得改变?

    “韦公子说的大致不差,只是军中花费巨大,将士们训练打仗,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和银子,一兵一卒也指挥不了。”吴三辅言外之意是韦宝年纪还小,能说成这样,可

-->>(第3/6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