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回 灵狐救驾之七
    她第一次见到萧美娘便觉得萧美娘不是人,是天地精华孕育出的灵物。当时,她还没有想到萧美娘像狐。见到这只灵狐,她才发现萧美娘的许多做派都与狐类似。与这只灵狐一样,她的狐媚中有一种端庄,还有些冷傲与才情。不知萧美娘与这只狐在一起孰优孰劣,也许不分高下。

    萧美娘携弟弟萧瑀从梁国都城江陵来到长安,护送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玉儿后来倾情的青年将军李温。玉儿每次去见萧美娘,她一个人去也好,随丽华姊姊去也好,李温将军总站在鸿胪寺专馆的门前,手握长剑,全身盔甲,英武逼人。不过玉儿相信,李温不会被萧美娘迷惑,这从李温的眼神可以看出。李温看玉儿的目光燃烧着火焰,包含着深情,似醉如痴,却一般不会直视萧美娘,偶尔直视,也只有尊重和平淡,没有情绪的起伏变化,有时甚至空洞没有内容。

    后来玉儿才知道梁国皇帝曾经有意将萧美娘许给李温。李温乃梁国宗室、长公主萱惠的幼子,自小聪慧,礼、乐、射、御、书、数无所不通。后又跟随大将军尹德毅学习兵法、骑射,胸有韬略,勇武过人,被视为梁国中兴的希望所在。梁皇将萧美娘许给李温,是要笼络人才,凝聚人心,以提振士气,收复故土,再建霸业。当时,所有梁国人都看好这桩婚事,但出人意料,李温竟然婉拒了。

    李温给梁皇萧岿上书道:“国家羸弱,故土难收,温岂敢谈论婚事?唯学诸葛故事,鞠躬尽瘁而已!”

    萧岿接书后叹息道:“台城之变卅年矣。陈国日见其强,梁国日见其弱,朕不免心生倦怠,竟不若李郎之拳拳也!”自此励精图治,梁国隐然有中兴之象。

    萧岿后来为了笼络周国权臣杨坚,竟将萧美娘许给了杨坚第二个儿子杨广。

    李温护送萧美娘兄弟来到长安一年后被萧岿召回。离别的那一日,玉儿与李温在萧弥的寓所相会,私定终身。那日,玉儿刚满十四岁。

    玉儿吃完第二颗青果,已经不觉得饥饿,抬头看那狐儿,依靠在树干上,似乎已经睡去。玉儿不自觉打了个哈欠,闭上眼睛,瞬间进入梦乡。

    醒来的时候天色微明,山峦和平川露出朦胧的轮廓。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一处隘口,就在自函谷关东来的驿道旁边,虽然不是十分险要,却也有地形之胜。

    白狐不在,不知去了何处。也许一切灵异的东西都不喜欢阳光,它正躲藏在左近某个阴凉的角落。玉儿攀着树枝朝远方望去。大地隐藏在雾霭之中,东方的地平线上云层微启,一抹鱼肚白装饰在天地相交之处。庞大的洛阳城露出模糊的影子,飘忽不定,像是一座幻城。函谷关完全不见踪影。两边连绵的山峦依然一片沉寂,黑黝黝的,鱼背般若隐若现。空气十分清新,有些凉。大吸一口气,胸腔深处都是松香。鸟雀昆虫尚在睡觉,也许有早起的农夫,但方圆十数里都是荒岭,没有人烟,也没有耕地。

    忽然,白狐露出了身影,急切地跃上松树,专心致志地观察着函谷关的方向。

    隐隐听到蹄声。蹄声的节奏非同一般地密集。那一定是良驹。蹄声越来越急,越来越响,玉儿已经看到了隐藏在雾霭中模糊不清的影子。不止一个影子,好几个影子。一个影子打头,另一个影子紧随其后,相隔几十丈远还有3、4个影子。影子越来越近了,已经能看出打头的影子是一个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清瘦男子。

    玉儿想,难道又有三百里加急军报?骑马之人非同常人,绝不是一个小兵,也不是一个低级的将领。难道他便是那个要在深夜跑马通过潼关的特殊人物?他具有如此权柄,却为何要自己操劳,连夜驰出潼关,马不停歇,直奔洛阳?心中一连串疑问。想必那些关丁们心中也是一连串疑问吧。

    “我为什么要来这里?”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