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37章 137
    此番谈判团多是嘴皮子利索的,左相位最高,沈兴淮乃工部,多有不显,且是旁人多疑虑,不知为何加入此人。

    便是有大人气恼他不知天高地厚,只觉他是来搅局的,道:“你这一上来就要一亿两,勿说罗刹,便是我朝也是不应的。”

    沈兴淮道:“若是我欲要两个苹果,对方有四个,我若直接要两个,对方定是想只给一个的,我若一开始就要四个,他也定是不应的,我若退一步,要个三个,他权衡一番指不定也就给了。”

    还有那等子满口自大道理的大人说这般不人道不仗义,沈兴淮只道:“罗刹犯我边境杀我百姓便是人道仗义了?”

    他语塞,又是那番泱泱□□上国,不应同他们计较,应胸怀大义,方能万邦来朝。

    沈兴淮不欲与这般人争论,万邦来朝的前提条件不是胸怀大义,是国力强盛,是征服。战争是残酷的,既然有胆量发起,就要有胆量承担后果。一切都是虚的,什么仁义道德,只有好处才是实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百姓首先需要的不是仁义道德,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吃不饱穿不暖,谁会去考虑虚无的东西。

    他往日里低调过了,又并非多言之人,且是这谈判,唇枪舌战,旁的大人都插不上嘴,他特意学了一些罗刹国语,他语言的底子在,罗刹国来使一说话,他就能反应过来。

    他据理力争,又是自信磅礴,气势上便压人一头,罗刹国使者商讨一番,同传了几封书信,答应了沈兴淮的条约,土地比预计的多一些,银子少一些。

    这份条约的签订,令沈兴淮浑身通畅,他湿润了眼眶,第一次有了一种他改变了历史的伟岸。

    此份条约在京城签订,称紫禁城条约。不同于历史上屈辱的北京条约,这是一份,胜利的条约。

    原本因战争而损耗的钱银全都补了回来,战争发家好似说的就是这个,元武帝大为振奋,大赦天下,免赋税。

    满京城的报纸都在报道,国之大喜,林将军、江垣都成了头等大功臣,百姓不知谈判详情,只知谈判结果,沈兴淮之名声却是在百官中闻名,有名之狮子口。

    此等时刻,酸儒们满口的教义也都不重要了。

    大军从边境撤退,班师回朝,百官皆观望着赏赐,且心中艳羡,江垣和林将军居头疼功,不知会是何等赏赐。

    江垣已经是四品了,再往上升,旁人不敢想象。

    亦有人猜测,元武帝许是会赏赐爵位,江垣本就是太后娘家人,元武帝多亲近信任,此番又立下大功,赏赐一爵位亦是不为过。

    元武帝正是有这等想法,他本欲革江圭世子之位,赐于江垣,江圭之失职害了上万士兵,随着大军入京,定是会有所风声,他不喜之欲换江垣。

    江垣跪地求饶:“圣上若真欲赏赐于臣,就以功抵兄罪。若是革其位,且不知兄长如何立于世。臣同兄长乃手足,万是不能受此等恩宠。臣早已分家出去,还请圣上三思。”

    只消元武帝不怪罪,谁都不能断定全是江圭的错,若是元武帝一旦罪责,那所有的压力都将涌向江圭。

    元武帝只得作罢,询问他赐爵位。

    江垣仍摇头,他道:“爵位若只是臣一人之恩赐,倒也无碍。可到后边成了一家一族之荣耀,犹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后人觉此树可千万年不倒,可若倒下那一刻,底下乘凉之人皆亡。倒不如不栽这棵树,后人还能有所树立,且子孙之福自在子孙,前人再如何能干也只是前人的。若是这个爵位让后人贪图享乐、自傲自大,要来有何用,是荫护亦是溺杀。”

    元武帝长久不语。

    江垣回绝了爵位,就好似将旁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