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7章 上学的资格
调些人力,做些开山打洞挖沟渠之类的活儿罢了。

    虽然东北的农闲时节,其实天寒地冻的,真心不怎么适合干工程,但是,总比农忙时节,哪哪都抽不出人手来,要强得多啊。

    老姜家人日子过得相当仔细,白天基本上是不生火的。只有老爷子老太太住的东面第一间屋子除外。

    这也就导致了,姜家所有不用去挣工分的成员们,基本都聚集到了这里。

    姜老太太是小脚,老两口又心疼老闺女,所以,许氏和姜秋菊这两位,是肯定不用去挣工分的。

    名义上,姜秋菊在家的任务是喂猪,喂鸡,做饭。

    不过实际上,早上晚上这两顿饭,基本上都被“眼里特别有活儿”的李氏和沈氏,默不作声地就给干了。白天,儿媳妇们去生产队上工的时候,这些活计其实都是姜英秀的任务。

    姜秋菊等家人都出门去上工了,就会回到炕头上最暖和的位置,补个回笼觉。睡醒了,正好吃午饭。

    前面说过,姜英秀年方八岁,身高还不到一米。而且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小细胳膊小细腿儿的,也没有什么力气。她这样的,即使去上工,也没有工分拿。

    孩子太小,干太重的活儿根本干不了,轻省的活儿也根本没有那么多。所以,生产队干脆不给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记工分。

    至于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半大孩子,即使干的是跟成年人一样的活儿,记工分也只记一半儿。

    这种规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社员们把干不了啥活儿的小屁孩塞进生产队混工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未成年人的入学率。

    桦树林公社的社员们,似乎对读书学习都没有多少热情。姜英秀所在的桦树林公社杨树沟村十二大队,更是典型中的典型。

    这方面来说,姜老爷子算是个异类。可能是由于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缘故,他对于让子孙接受教育是很热情的。然而,奈何老姜家虽然儿孙满堂,却迄今为止,没出过读书种子。

    姜家的几个男孙,也不过就是在桦树林公社上了几年小学,就再也读不下去,回家种地了。

    而姜家的孙女们,因为迟早都要打发出门子(方言:嫁人),是人家的人,自然没有上学读书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