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六百四十三章 玉玺
对于传国玉玺还是很看重的,但相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多了份理智。传国玉玺在后世看来不过是块石头,这确是没错,但在这个时代,其就代表着皇权。自秦至如今,王朝更迭但玉玺却未变,其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正统、一种大势,否则也不会如此多的诸侯为之疯狂了。其上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就是对天命最好的证明和解释。

    “那估计是没戏了,本身公孙瓒就性格刚强。你能答应的这些条件估计丝毫吸引不到他。”黄承彦毫不客气的打击道。

    “这我知道,所以我一直也没有奢求什么。当初在洛阳我将传国玉玺拱手让与公孙瓒就已经想到这结果了。”袁术略显洒脱道。

    “陛下倒是豁达,但恐怕袁本初就没有陛下你这般心胸了。若是公孙瓒带着传国玉玺一起消失,袁本初不知道会不会气死。”墨慎道。

    “他不会的,有我压着,现在的袁本初可是英明无比。估计他和我一样已经看透了这个结果。大家都得不到,对我们来说都好接受一些。难受的估计就只有曹操手里的那个小皇帝了。”袁术道。

    “如今之汉天子,不过曹孟德手中一玩物罢了,与战国时期的周天子相比还要不如。”黄承彦颇有些感叹道。

    “注定的亡国之君,有何好在意的?本来就得位不正,而且又无威信,心胸狭窄。”袁术不屑道。

    转瞬间三个月一闪而过,天下诸侯都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着,征兵集粮,积攒实力。唯有河北,此时却是风声鹤唳。

    虽然经过甘宁一打断,原本应该在界桥之战后趁胜追击一举拿下幽州的袁绍不得不班师回朝。但以冀州的富饶,袁绍轻易地就再次集结了二十万大军以及无数的粮草,挥师北上准备攻伐幽州。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袁绍这次学乖了。直接将粮草分成两拨聚集于中山国县和唐县之内,各派了足足两万大军严加看守。

    袁绍连踪迹都懒得隐瞒了,袁术麾下无孔不入的探子令他无可奈何,如此大量的粮草很难彻底瞒住踪迹,索性直接将之摆在明面上。但这只是表面上的情况,暗地里袁绍还安排了两处藏粮之所。狡兔三窟,袁绍这次可说是将所有的意外都想到了,绝不会给袁术和公孙瓒一点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