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八十七章 上位
    王延钧虽然是区区一个泉州刺史,但再怎么说也是闽王排行第二的公子,何况娶了汉国公主,身为汉国驸马的他,自视身份地位能力完全不比王延翰差,凭什么王延翰就可以成为闽国的接班人,而自己却只能屈居人下。

    当然,王延钧的这种想法在闽王王审知面前是不敢有任何流露的,不管是哪位王子,毕竟都忌惮于父王王审知的威望。只有等到父王归天之后,王延钧这才不把王延翰放在眼中,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王延翰充满蔑视和不屑。

    在乱世,王延钧要想执掌闽国,最快捷的方式便是坐拥强兵壮马,搞军事政变,虽然血腥可怕了些,但的确很方便。原本,窝在福州城的王延钧并没有掌握任何的一点军政大权,没兵没马没武器,所以要想实现心中的那个理想难度实在太大。不过被调往泉州后,王延钧犹如出笼老虎般自由兴奋,既远离了王延翰的监视,又可以掌控一州之军政大权。

    外任泉州,给了王延钧发动军事政变的肥沃土壤,还没等王延钧规划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目标,远在建州的那位非血缘关系的义兄王延禀居然主动派人上门,表示希望双方可以结成同盟,共同对付王延翰。对于像建州这样的盟友,王延钧当然是举双手欢迎,以王延禀建州的兵力外加自己泉州的兵力,对付福州的王延翰,胜算极高,真是一个绝佳良机呀!

    虽然从泉州至福州的道路都是崇山险岭,行军路途充满了艰难险阻,但王延钧却情绪激昂、万分焦虑,他迫切希望能够早日兵临福州城下,一举攻占福州城,获取攻克福州城的首功,这样才能使他在竞争中获取军民足够强大的支持率。但王延钧还在行军路途之中却得知,自己的盟友王延禀居然早就兵临城下,而且还极其顺利地攻破福州城。

    原本打算和王延禀共同在福州城下会师,以两州之兵力共同攻打福州城,争取早日拿下福州城,但王延钧根本没想到王延翰竟然先动手了,而且简直是神速。他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可能坐收渔翁之利。忧的是生怕王延禀撕毁盟约。

    王延翰被处死了,福州城暂时群龙无首,在这种最最关键的时刻,自己却不在福州城中,如果王延禀野心**足够强大,必然会自己登基称王,即使王延禀自身不愿出头称王,他也大可从福州城的王氏家族中间随便挑选一位,要知道他还有十几个亲兄弟都在福州城。

    王延钧以最快的速度向福州城继续进军,此去福州的前途和命运似乎已经完全不在他自己的掌握之中,当前未知不明的局势被莫名的不祥预感笼罩着。当王延钧怀着惴惴不安的焦虑心情终于来到福州城外时,一切疑虑和烦恼统统一扫而光,因为王延钧远远望见他的义兄王延禀正满怀笑容的大开城门热情欢迎自己的到来。

    王延禀此刻的表现毋庸置疑地证明,他们的盟约仍然有效。虽然泉州将士没有攻城之功,但作为盟友,仍然可以和建州将士共享战功。最后,王延禀碍于自己是闽王的义子,当着大家的面表示愿意推举王延钧为威武军留后。王延钧倒也不推辞,倘然接受了。

    天成元年十二月,王延钧正式被推举为威武军节度使留后,掌管闽国的军政大权。王延钧的继位基本上获得了福州军民百姓们的认可,毕竟王延钧是闽王王审知的次子,既然王延翰死了,那么从身份地位上考量,王延钧的继位也无可厚非。况且王延翰已经遭到了全体军民的嫌弃,大家从感情上都能接受王延钧的继位。

    王延禀在福州城呆了一个月之后,发现军心民心已经日趋稳定,于是决定回归建州城。对于这位功臣,王延钧在初登大位时,对王延禀是满怀感激感恩之情。临行之际,王延钧决定在福州郊外为王延禀饯行,兄弟两人的心情都是格外愉快,自然难免要把酒言欢。

    “善继先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