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七十三章 接班
    在这一生之中,王审知最感激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大哥王潮。不过相比于感激,应该来说,王审知对大哥的钦佩是更多的。

    许多年以后,当王审知想起大哥主政闽地的这些陈年往事时,他总是万分肯定自己得到了大哥的潜移默化,他的大哥早就为他在充满荆棘的前方铺好了道路。

    那个时候,大哥已然入主福州,并且控制了泉州和漳州,可是要想控制整个闽地,还剩下建州和汀州,以及沿海一带的诸多岛屿。因此当时,大哥的主要任务便是对付这些弱小势力,把整个闽地统一在自己的领导之下。

    但还没等大哥动手,汀、建两州便迅速顺应潮流投降了王潮。至于散布在沿海一带的海贼盗寇,均望风而逃,或降或散,整个闽地终于完成统一,全部归于大哥的领导之下。

    虽然已经控制了整个闽地,但大哥不想当乱军贼子,因此需要朝廷的正式认命。可是当时,远在长安城的李氏唐朝早已名存实亡,皇帝李儇在回归长安后不久便病逝了,接替李儇的是他的弟弟寿王李晔。

    各路强悍桀骜的藩镇军阀早已割据称霸,根本不把所谓的唐朝政府放在眼中,唐朝政府实际能控制的区域仅剩长安附近及岭南一带。宫廷之内,祸害数百年的宦官势力依然气焰嚣张,皇帝都被宦官控制手掌中。

    在这个混沌乱世之中,已经很难再找出完全忠心于唐朝政府的藩镇势力,能够不在唐朝落难时落井下石就相当不错了。

    大哥自然对当前的形势看的很清楚,可是即使如此,大哥仍然不想和那些乱臣贼子同流合污,他更希望的是少一些战乱,多一些安稳,大哥只想让闽地的百姓们安居乐业。

    和中原诸如朱温、李克用等强悍的藩镇军阀们相比,大哥的军事实力根本不值不提,所以必须表现出对唐朝政府的绝对臣服和顺从,才能在闽地成功的生存下去。

    而大哥的这种态度也终于给闽地带来了和平的憧憬,景福二年九月,李氏朝廷正式任命大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潮一跃成为闽地名正言顺的一把手。

    许多年以后,王审知想起跟随他们的这支固始队伍,磕磕撞撞,历经十年,终于在这个时候走上了一条正轨的道路。数十万军民百姓千里迁徒而来开拓闽地,从此,他们便再也没有回归自己在北方的家乡,而是永远深深扎根于闽地,成为新一代的闽人。

    如何治理闽地,大哥心中早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套路,总体可以归结为“保境安民、发展经济”,那些年,大哥陆续创立了四门义学、招还流亡的名士、堪定闽地的租税、派遣官吏巡查各级州县、劝课农桑、交好邻道。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北方的朱温、李克用之流忙着争夺资源、抢夺地盘,为了实现他们的霸业,完全不管百姓的死活。而闽地在大哥的治理之下,对于普通平民百姓们来讲,这里可真是世外桃源了。

    大哥打算让整个闽地成为乱世之中的一个人间乐土,在他的治理下,整个闽地彻底告别了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甚至连许多中原一带的名士也选择到闽地来避难了。

    大哥在闽地的所作所为自然也引起了朝廷的关注,大哥虽然很有想法,但对朝廷还是一贯的顺从臣服,该进贡的一份不少,该称呼的一字不少,这让皇帝李晔十分满意,他知道在这个名存实亡的李氏天下内,已经没有多少地方官能够把他这个皇帝当回事了。

    乾宁三年九月,朝廷把福建升级为威武军,大哥王潮任威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喜庆的事情啊!然而,正当大哥准备在威武军节度使的高位上大展鸿图、再创新高时,疾病却不合适宜的入侵了他。

    想到这些,王审知的就觉得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