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十一章 书院改制
    建州的所有书院终于要正式开学了,张晖求学的日子从此开始。这些书院往往大多数是一代又一代的老百姓捐钱创办的,不过这会儿却都被官府控制在了手里,老百姓的子孙想要读书,反而还得缴纳费用了。

    此时,张晖正在课堂上听课,却见几位衣衫破旧的孩子在偷偷摸摸地趴在教室的门窗上。州学教授也注意到了,于是停下了讲课,想问问他们是什么人,哪知走出教室,那些孩子就慌慌张张地跑了。

    课堂上的一个学生眼疾手快,叫道:“先生,我帮你把他们捉回来。”此人叫黄仁讽,是浦城人,少有武干,有勇无谋。

    黄仁讽说着,果真飞奔追去,一手捉住一个,回来了。

    “先生,逮着了两个。”

    州学教授忙说:

    “别伤着他们了。仁讽,你好动能干,但行事万万不可鲁莽。”

    “知道了,先生。”黄仁讽有点儿泄气,原本还以为可以得到先生的夸奖。

    章仔钧转而问那两个孩子:“我问你们,刚才和你们一起的孩子,为何都躲在门窗外面?”

    “我们只是想听先生讲课。”其中一个孩子回答道。

    教授听了,不解地问道:

    “既然如此,为何不报名入学,进到教室里面,坐着听课。”

    “我们没有资格报名入学。”另一个孩子说道。

    “学习是你们的权利,谈何资格?”

    “我们家不是本地人,是因为战乱,从北方逃难到这里来的。”

    “那又怎样?”

    “我们没有本地的户籍,就不能入学本地的书院。”

    “谁说的?”

    “书院的院长大人。”

    州学教授稍稍思索了一番后,说道:

    “无妨,你们从今天开始,就可以进教室学习,户籍的事情我去跟山长说。”

    “那,那我们恐怕还是不行。”他们说着,低下了头。

    “难道除了户籍,还有其他的原因?”教授警觉地问道。

    “我们家里穷,交不起学费。”

    这时,课堂上的一个学生小声嘀咕到:“没钱就好好呆在家里种田,读什么书呀!”

    此人叫杨思恭,是建阳人,地主家庭出生。俊爽好学,但很有心计。

    黄仁讽听到了,狠狠地敲了下杨思恭的脑袋,那杨思恭没来得及躲开,直喊疼。

    “先生,杨思恭家里有钱,他说愿意帮这两个孩子交学费,对吧?”

    “啊!”杨思恭无奈,“没,没错,我愿意。”

    教授没有理会,只是问那两个孩子:“你们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林仁肇。”

    “我叫边镐。”

    教授点头道:“嗯,你们且回家,等候书院的张榜通知。”

    教授回到教室,语重心长地说道:

    “学习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不能被金钱所左右。你们这般年纪更不应该思考金钱的事情。不能够因为没钱而丧失学习的**,有钱也不会让你的学习更有优越感。大家说对吗?”

    “对。”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着,只见黄仁讽又狠狠朝杨思恭的脑袋打去,这次杨思恭有了经验,躲开了。

    下课后,教授见到了书院的院长,询问一番后发现,情况确实像两个孩子所说,没有本地户籍就不能入学本地书院,而学费也明显超出一般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

    院长解释道:

    “户籍问题并非我们学院要求的,是因为这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