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六六章 大炼钢铁
    四民大会堂。

    “火车是什么?”

    在外面那依然不断响起的有节奏的咔嚓声中,杨庆对着那些代表说。

    “火车就是未来!”

    他嚎叫着。

    汽笛声蓦然响起,仿佛为杨庆的嚎叫伴奏。

    “外面的火车已经跑了整整两个小时,带着连车厢在内,总计超过四万斤的重量,这两个小时里它行驶了七十里,它依然没有停下。事实上根据我的计算,它携带的煤炭能让它继续再跑七十里,四个小时,一百四十里,而且为它重新装满煤炭只需要半小时。也就是说只要它前面有轨道有加煤加水的车站,甚至有人在那里等着为它做检修,总之就像驿站对马匹一样提供所有需要的,那么它就可以一直不停。

    四个小时一百四十里,二十四个小时它就能跑至少五百里。

    诸位想象一下。

    如果南都和北都之间,南都和长安之间,甚至广州,成都,昆明乃至于杭州,福州和太原等所有重要城市之间全都铺上轨道。

    我们的旅途会多么轻松啊!

    当你想去北都的时候,你可以坐在专门的车厢里,带着老婆,吃着火锅,听着小曲,四天后就能看到北都的城门。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乘坐漕船耗费一个多月,甚至遇上冬天结冰还得被堵在某个地方,整整几个月进退不能。哪怕走海路,也得在风浪中颠簸大半个月,甚至遇上风暴还有可能葬身鱼腹。

    想想看!

    过去一个商人一年只能在南北之间往返一趟,而有了它之后一年可以往返十趟。

    得多赚多少钱啊!

    而它只是一台试验性的。

    如果我愿意,我可以让它的载重能力提高十倍。

    我可以让它的速度同样提高十倍。

    我可以让一台火车,带着四十万斤的载重,以每小时三百五十里的速度,日夜不停奔驰在每一条轨道,或者说铁路上。成都的粮食可以在不到一天里送到南都,松江的花布可以在不到一天里送到长安,琼州的铁矿石可以在不到一天里送到工厂,我们还需要在乎原料缺乏吗?我们还需要在乎产品运不出去吗?我们还需要担心军队的后勤吗?隋炀帝赌上自己的帝国耗尽天下之力才做到的,我们只需要一条铁路和百十辆火车。”

    杨庆继续嚎叫着。

    的确,只能用嚎叫来形容此时的护国公了。

    “但修铁路很费钱啊!”

    一名代表说道。

    “是的,你说的很对,修铁路很费钱,实际上不仅仅是费钱,我们就连修铁路的钢铁都不够,一步一百五十斤铁,一里七万五千斤铁,一百里七百五十万斤铁,而且不能是劣质的生铁,必须是优质的熟铁,而我们去年一年产的也就修一千多里,甚至修不到北都去!”

    杨庆说道。

    大明去年一年总共也就产了不到五万吨钢和熟铁,生铁就多了,实际上超过了十万吨。

    这里面多半其实是民营冶铁。

    明朝的民营冶铁其实很发达,嘉靖十年根据广东冶铁税银算,仅广东一省,这一年民营冶铁就冶炼出了近三千万斤,而广东的冶铁产量大致相当于全国的一半,也就是说嘉靖十年全年就不下六千万斤。

    三万多吨。

    英国这时候才两万。

    不过这些熟铁因为原料不同差别也很大,杨庆自己的钢铁厂用海南岛的铁矿石冶炼,哪怕熟铁也达到了低碳钢的水平,主要用于枪管,各种机械的制造,而高级的工具和一些精密器件则是坩埚钢。民间因为成本控制更严格,所以并没有使用这种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