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十八章 出了大事(上)
资金刚刚到账,第一批三十个拆迁合同签完字即将付款之际,国家层面上大趋势又发生了突然变化。政府出重手调控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并实行严格的土地清退政策。

    柳树坪本来就因被洪水冲毁的防护堤尚未修复,同时还存在环保评估等历史遗留问题,加之又有人给上面写匿名信,揭发开发招标存在严重过程违规问题,结果开发又被搁置起来。这一来何飞傻了,柳树坪那批等着发财的拆迁户也傻了。

    何飞当机立断,没有给已产生法律效力的拆迁合同付款。那几十户先是找上门闹事,后来又到法院起诉。何飞并不和他们翻脸,只派人好言好语请他们去找政府讲理,并保证政府一松口马上就付款。最后事情就这样拖了下来,何飞把银行那部分贷款,也挪做了它用。

    当时有很多看何飞笑话的人,都说他因为太精明所以才掉进了陷阱。 何飞虽然长线看好房地产市场,但眼前确实也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之中。但他能把阳光集团做到如今规模,毕竟也有过人之处,非寻常人可比。就在这种最艰难的条件下,他还敢出资和阳州日报合作,以致于后来柳树坪出事的时候,黄总在报道方面不得不有所顾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何飞这个人相当具有战略眼光。

    柳树坪项目重启,对阳光集团来说,眼前当务之急就是拆迁,但众所周知拆迁没钱就寸步难行。何飞看了财务部新做的柳树坪项目预算,被那个庞大的数字吓得一哆嗦,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在多方筹集资金的同时,何飞决定深入柳树坪实地考察一番,也看看拆迁这个窟窿到底有多大。

    何飞按照事先的计划,吃过午饭之后,带着熊启去了柳树坪。为了不打眼,他们俩特意开了一辆普桑。到了柳树坪中心居民点一看,根本就是一条拥挤的步行街,任何车都根本进不去,只好先找了个地方把车停好,然后一人一副墨镜,简单化了装,就下车步行,打算先去了村子里最繁华的中心地带看看,然后再去周边几个居民点转转。这些年随着阳州城市规模的扩张,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柳树坪,因数度变更开发方向和拆迁问题,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柳树坪具有城乡结合部的各种典型特征,环境脏乱差先不去说它,违章建筑和居住人口繁杂才是这里最大的难题。柳树坪原本只是个自然村,连周围所有散住的居民加在一起,也不到一万人,但如今常住加流动人口已经达五六万,分散居住在四个比较大的居民点里。

    原来的中心居民点里,根本没有正规的街道,几条古老的青石板路,早已被各色小摊贩塞得满满当当,临街民房也都几乎全部改成了各种店铺,俨然成了一个小场镇。尤其是洪灾之后,几乎所有的民居又经历了新一轮无序的扩建,然后再招租,原本颇有乡村特色的村子,就变成了无数个大杂院。把一个风景秀丽的柳树坪,折腾得面目全非。

    何飞挑这个时候来柳树坪,正是相对人比较少的时候。他一路走一路看,心里越看越发毛。刚刚拿地时他来看过,那时虽然也乱,还完全没到现在这种程度。没想到才一年间多时间,人口似乎又增加了,房子和院子似乎也更拥挤了。看样子这一回如果不借助政府的力量,光凭阳光集团自己,恐怕根本就无法施展手脚。

    看完中心居民点,何飞和熊启又去了周边三个居民点转了转。这几个居民点比中心居民点要小得多,但基本情况也都差不多。

    最后察看的那个居民点叫小池子,这里本来离国道最近,但何飞之所以把它放在最后,是因为当初签了售地合同没付款那些住户,大多都在这里。本来按熊启的意思,既然所有地方情况都差不多,这里就不用去了。但何飞心想还是应该去看看,如有可能按先前签订的合同执行那就好了。

   

-->>(第2/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