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32章 旱灾应对
交换,可以多批一点货,等到了长安,我一定要看看。”

    “听说长安路上的盗匪,现在都改行抢粮食,你出去要小心一点,不要半路被人家抢了。”

    “是啊!会武打的家丁得多带几个。大唐就是这里不好,除了城池安全都没有保障。除非他认为你是当地人,不打劫你。”

    “有些地方就算是当地人,遭打劫不误。这样的盗匪就是不会做生意,迟早一定会被官府打压的。”

    “那倒是不一定要惹到官方,官府才会打压,平常没事,他们也不会招惹官方。”

    范晶晶回到范家庄园之后,有感于自己粮食的不足。这样他就做不到承诺,让大家吃饱穿暖。但是长安的粮价实在太高。于是让她产生了另外一种做法,那就是让作坊多生产一些新奇的产品,让外地的商人把粮食运来交换。

    怎么样判定是外地的商人呢?

    那就是官方的路引了。

    本地的商人也舍不得把粮食低价贩售给他。

    除了原本的围巾肥皂火柴之外,范晶晶还让铁匠工坊,打制了许多各有功能的刀具,最重要的是,他用木制的齿轮,制作了许多好玩的玩具。

    不过所有的玩具只做了一批的分量三百件。

    范晶晶相信,有了这些齿轮的应用,大唐很多的聪明人应该会把这些应用延伸开来,促进更多的生产事业。

    不过真正能够赚钱,是琉璃所做的镜子。

    一片琉璃所做的镜子,能换到一百石粮食。

    按理说范晶晶多做点镜子,粮食就足够了,但范晶晶深刻的记得,物以稀为贵,一天所贩售的镜子不会超过五面。

    范晶晶深知好东西不能够一次出现的道理,她为这次大旱所准备最多的就是镜子,鼓励外地的商人把粮食送进城,她深知无利不起早,如果没有诱因,商人怎么会把粮食送进长安呢?

    粮食虽然能够赚一点钱,但是大商人对粮食的运输是不屑的,交通成本在大堂是无比的昂贵,而这次长安附近关中地区的旱灾,范围有点广,想从粮食富余的地方把粮食送进去,最起码需要走十天的距离。

    这种换算还是范晶晶跟孙二郎他们讨论过后才计算出来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有李承乾最后的告知。

    虽然都没有出过长安,但是李承乾最起码看过一些文件,知道运输还有情境所需要的时间和距离,再加上他现在已经学会了基本的算术,加减乘除,所以很快的把范晶晶和孙二郎的误解纠正过来。

    “收到多少粮食了?”

    范晶晶现在认真与教学具体的事务,他还真的没有管,只是有想到什么新东西又比较简单的才会跟孙二郎商量。

    因为她知道所有的工艺品都需要循序渐进,人的手会从笨拙慢慢的变成灵巧,制成品的难度也必须从简单到困难。

    所以她现在推出的基本上都是比较简单的东西,有点难度的东西,范晶晶其实也不完全懂,不过他知道最后的样子还有原理,所以她会跟姜铁匠商量这样的东西该如何制作。

    由于当初她当初开着车子到山上的时候,等于是一趟搬家,除了棉被这些大型的日常用品,她让人直接帮他在山上置办了,其他的一些生活用品都放在车子里面,或者是行李箱。

    所以有时候她干脆从她的家当里,挑出简单的东西让姜铁匠去伤脑筋。

    才几个月的时间,姜铁匠的铁匠铺又扩大了十几倍。

    姜铁匠非常上道,他产品都不自己单独贩卖,而是一部分送给牛家,大部分交给范晶晶来贩卖,毕竟她有什么新的出产,绝大部分都是范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