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67章 散兵线战斗。
乱跑。

    由于自己现在一门重武器也没有,所以赵世勋将训练的重点放在了轻步兵进攻和防御上。

    进攻一方,主要训练口令识别,散兵队列行进,侦查和隐蔽,攻击路线选择,轻机枪使用与阵地选择,班排协同。

    防御一方,主要训练口令识别,战壕与散兵坑挖掘布置,隐蔽和伏击,伏击阵地选择,交火原则,轻机枪使用,火力协同以及反击时机。

    为了能提高训练速度和质量,赵世勋在训练的第八天便打破死板的训练方式,开始让民兵们分为两组,一组负责攻击,一组负责防御。进行针对性极强的对抗训练,以贴近实战的训练让民兵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在对抗性训练中迅速积累作战经验。

    每天上午,由赵世勋会亲自讲解进攻和防御的各种要点,带领大家进行行军攻击侦查等方面的训练,然后再带领大家学习阵地的选择,战壕散兵坑的布置。对于挖掘战壕这个训练,周宇一开始觉得没有必要太过投入,因为八路军主要作战方式属于敌后游击战,打伏击和遭遇战比较多,打阵地战的条件实在太少。

    对于周宇的想法,赵世勋直接选择无视。中国军队武器火力弱于日军是难以改变的事实,如果再不在掩体上加强训练,那战斗中的伤亡绝对会居高不下。有着常年跟日军打阵地战经验的赵世勋很清楚,一个好的掩体甚至强过几挺轻机枪!在战场上,只有让更多的人活着才可能赢得胜利,一开战都成了炮灰还打个屁啊。

    半个月后……。

    神泉寨东边的一处山谷内,午后的阳光下,三十二个民兵成散兵线分散开。

    队伍前方大概是十三个人成扇形分布组成战斗的前锋,他们由周宇带领,是大柱子带领的一个班的战士。虽然是进攻,但前进中的民兵相互间隔达到了十多米到二十米不等的距离,站的可谓是相当松散。

    散兵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个距离是赵世勋提出并要求严格执行的。赵世勋以前曾经接触过中央军德械师的德国教官,从他们那里赵世勋了解到了德国最新的步兵进攻战术。这种战术由于提出的比较晚,就是德国都是在讨论中,所以国民政府并没有在战前推广。

    起初赵世勋也只是抱着好奇的原则学习了一下,但是经过几年的对日作战,赵世勋越来越觉得这个战术非常有效。德国人认为,在进攻战斗中,步兵往往是最后夺取胜利的决定性兵种,其他各个兵种都为步兵战斗提供支援。但是面对自动火力尤其是轻机枪迫击炮的普及。防守方往往可以在班排阵地集中大量的自动火力给予进攻方极大的杀伤。就算是自动火力匮乏的日军,在一个步兵小队54人都配备有三挺轻机枪,三具掷弹筒!

    在这样的火力下,步兵线列冲锋虽然有利于发起白刃战,但是承受的伤亡也是巨大的。太原战役的时候,赵世勋的所处的阵地曾经发起过一个加强营级别的冲锋企图夺回丢失的阵地。但是面对一个小队日军防守的阵地,国军在不到三百米的进攻锋线上居然伤亡二百余人!这还是只是步枪轻机枪和掷弹筒手雷造成的!

    经过一次次血的教训,赵世勋才终于认识到散兵战术的作用。在民兵整训的时候,赵世勋力排众议,要求大家必须在进攻战斗中保持距离,直到进入白刃冲锋前才允许集结。

    十三名前锋民兵身后三十米左右的距离,是一个六人的机枪小队,他们两人一组的分散开来紧跟在前锋的后面,相互间隔十几米的距离,专门负责支援作战。这个距离也是赵世勋要求的,这样既能保证和前锋的顺利沟通,也能保证机枪兵在战斗中时刻处于进攻队形中有利的位置。

    由于民兵们经过缴获有多达三挺机枪,火力上算是不俗了,因此赵世勋在每个班专门抽出三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