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战
    司马乂与夏越合兵之后,又获得来自洛阳的直接增援,兵力增加到近七万人。司马乂认为此刻是对粮草短缺的河北叛军最好决战之机,于是发起来全面反攻。

    首先是配合司马颖主营两侧围堵禁军向北发展的几个小营屯被攻破。深入冀州腹地最远的禁军营垒已经扎到了朝歌城附近。这就意味着司马乂的骑兵部队可以依托该营垒,在周边20里范围内任意快速攻袭任何一个叛军目标。由此,司马颖从邺城到前线的粮道等于是被切断了。而此时,北方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这些迫使司马颖要么尽快的出动主力与禁军决战,要么撤军。

    司马颖听完这些军情禀报后,有点后悔没听卢志的话将主力撤回邺城一线。他迅速召集众将商议军事。大家将军情概梗后,开始各自发表意见。

    平原内史陆机建议就此将所有大军撤回邺城一线。但反而遭到卢志的反对。司马颖对卢志问道:“当初,你不是建议直接撤回邺城吗?”

    卢志回答说:“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敌军已经迂回到我军后方安扎营寨。我十数万大军向北撤离,必将遭遇其屯驻于该营寨内的铁骑四处拦击,大军若合兵而撤,移动迟缓。他们会反复袭扰,最终让我军士气崩溃。若我军分兵而撤,他们必定会各个击破。所以此时万万不能贸然而撤”。一旁的中护军石超和冠军将军牵秀也同意他的观点。

    司马颖微皱眉头问道:“那孤应该怎么办呢?”卢志一时答不上来。石超接话道:“不如,我们还是在此与敌方速速决战吧。看态势他们也想与我们最终决战了。”

    司马颖摇头说:“不妥。如今我军粮草接济不上,兵士日常伙食的分量已经减量供应,士气低落。绝不是决战的好时机。再说我们即使迫不得已决战,也不能不能顺着敌方的意图走。”

    一直沉默不语的冠军将军牵秀却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他拱手对司马颖说道:“启禀大王,我们有十余万大军。兵力上远超对方,岂有落荒而逃之理。可以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分兵三路,一路主动出击去围困甚至攻打敌军在朝歌附近的那个营垒。另外再派一支偏师出其不意南渡黄河,直扑洛阳,能攻下洛阳更好,若洛阳坚固,亦可依托黄河河道切断司马乂的粮草补给,就算不能达成目标至少能对敌军的调动起牵制作用。最后我们的主力部队即可安然撤回邺城。”

    众人皆低头思索片刻,认为牵秀说的在理。司马颖笑道:“此计策甚秒,我等就依此而行。”接着他肃穆说道:“众将听令。”开始一一调遣军旅。

    ……

    朝歌城南五十里处,禁军大营内。夏越早早就登上寨墙向外观望。他的眼睛有点发红,眼圈微微发黑,因为半夜里,他就不被斥候叫醒,向他禀报了一个重要军情---大约有三万叛军步骑正迅速向朝歌运动。

    听闻此报,夏越迅速做出了布置。鼓号声骤然在寂静的夜空中响起,整个大营顿时灯火通明起来。兵士们紧急集结……

    天边的那抹亮色越来越亮,整个天空逐渐明亮起来。一轮红日从河北平原的地平线上悠然升起时,大股的敌军出现在大营的南方。营垒内的禁军将士早已做好了迎战准备。

    叛军首先出动五千兵卒进行了一次试探性进攻。意料之中的,这五千进攻的敌军碰的头破血流。他们连营外那道宽不过仗的壕沟都未能越过,就丢下满地或是被箭矢射穿头颅,或是被石砲打碎身体的尸体,狼狈逃去。

    不过,指挥这些叛军的牵秀并不在意,他并没有一定要拿下营寨的打算。一看这营垒的守备确实如自己所想象的那般坚固,立刻鸣金收兵。而后,牵秀将三万大军分成四股,开始在禁军大营四面各扎一个营垒。

    按照事先计划好的,牵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