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六十章 秦王的算盘
民,所以李世民能调动的人口充其量就是天策府的武备力量,以及一些不甘于平凡的江湖中人。至于数量,叶谨瑜悲观的认为,不会超过五十万!

    早前文中就说过,现在的大唐,不论是从经济上、军事上,技术上以及最根本的人口数量上,短时间内都没有对外扩张的资本;李渊一家子提出这么庞大的扩张计划,也是各有各的打算,妥协的产物吧。这些前因就不去说了,讨论实际的扩张计划。

    就算现在有强大的飞船,火炮等先进武器能轻松的击败敌人,可如果打下来的地方长期没有自己人去驻守开发,时间长了,依然会失去。这样的打法有个参照物,那就是铁木真建立的蒙古帝国,那横扫欧亚的蒙古轻骑兵,看似天下无敌,裹胁着各色人等打下了诺大个地盘,但蒙古人口数量的短板,根本就控制不了这么大的地方,只能依赖当地人;最后免不了一朝之间分崩离析。

    说来说去,还是人口不足的问题。还是要多鼓励生育,多养娃;然后提高卫生条件,保证婴儿的存活率;过上个几十几百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生育,困扰李世民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李世民马上要出征了,不可能再等几十上百年。

    “秦王,这东去的道路,其实还是容易打通的,有飞船神雷去轰炸,那些高句丽人或者其它什么土著人必然闻风丧胆,再用步兵一冲,什么样的城池都能应声而下。麻烦的是当大军过境去了木洲以后,这些打下来的地方没有驻守,迟早又会落入土人手中,从而威胁后续的交通。”

    叶谨瑜说道,李世民很认同的点头,这个他也知道,他需要的是办法。

    回顾了一下黑科技群里,那些群友的脑洞,再结合一下白人殖民全球的做法,叶谨瑜继续道:

    “打下来的地盘既然暂时守不住,就不要分兵去占领;大军一路从陆路打过去后,只在沿途的海岸合适的地方留下一些据点和城堡,要知道长途运输,走陆路不如水运划算,你看隋帝修京杭大运河就知道;而走河运,又不如海运划算;毕竟运河修了,经常都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修养护。而大海是不需要养护的;”

    “后续的物资和兵员运输,完全可以通过海运。一来留下据点和城堡只需要少量精锐军队即可镇守,不像消灭掉国家那样需要大军去弹压,节省兵力,对付土著还可以拉上一批赏金猎人,一张头皮一两银子,百万土著也只需要百万两银子!再者有众多的据点和城堡为后续的海运船只提供停靠补给,能让船多装物资,少装食物和水。另外以这些据点和城堡做为根据地,可以从当地的土著手中交换物资,获取情报。等以后据点的人口多了,又能以此为基地向内陆扩张。以点制面,慢慢蚕食鲸吞。”

    据点也好,割头皮也好,这些都是白人殖民惯用的伎俩,叶谨瑜觉得白人做得,唐人为何做不得;先借来用用再说。

    “要想持续获得中原的人口,靠威逼怕是不可行,威逼只会让人离心离德,完全可以诱之以利;木洲那边多金矿,可以用金矿诱惑一些不事生产的游侠浪荡子前去淘金。”淘金潮有多么能吸人,鹰酱家的黑历史不少。

    “北方靠海之地,能捕鱼,可产盐;还能用盐和鱼做成咸鱼干;用咸鱼干可以当成肉食和盐的来源。”这个是在黑科技群里道听途说来的。

    “当然,这些都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打算,还是应该派人去南……水洲,找到那些高产作物回来,提高了粮食产量,养活更多人口;有人口,才有一切。”

    李世民静静的听着,他很聪明,很多东西不用说,他也明白;就是一时没想明白的,也不用细细的说透,只要点一下他就了然。唯一看不透想不明白的,却是一直在涛涛不绝的叶神人。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