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20章 本王只是不想连累你


    的浮沫,面上神色再从容不过。

    “当然是好了。王爷茶艺精湛,不知可有诀窍不吝传授?”邓友昌笑容恳切。

    邓家的野心虽然不小,主要还是经商。

    这茶如今还没上市,却已有几款在达官贵人中打响了名头。涉及到利益,邓友昌自然早瞄上了。打听之下却发现产地在泊宜郡,且茶园的面积和茶坊的规模还不小。

    而泊宜郡是肃南王府的地盘,寻常人要在泊宜郡置办茶园,怎么可能避的开肃南王府?细想之下,没准还与镇国将军府也有关系也不一定,要不西北商行和西北镖局的人何以频繁出入?

    邓松是邓友昌的亲儿子,宝贝儿子死后,邓友昌对肃南王府和镇国将军府恨之入骨,是以,这茶便是再好,他也不会说半个好字。

    但茶是尹尚沏的,他敢说不好?

    在邓友昌看来,邓家才刚起步,距离真正的壮大还差得远。眼下尹卓与秦家已经栽了,邓家与肃南王府并镇国将军府、甚至姜泽皆是有仇,唯一能依仗的只有尹尚。二人本也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他心里就算再如何着急,也不能将邓家给作死了。

    尹尚闻言不由得挑了挑眉,“邓家主果真是爱茶之人,既是同道中人,说传授就过了,交流一二倒是无妨。”

    “王爷说的是,那在下便洗耳恭听了。”邓友昌面上的笑容更真挚了些。

    尹尚颔首,先是端起茶几上的碧玉茶盏轻嗅了一下,继而转动着杯子道:“水经言水为茶之母,这话本王极为赞同。这饮茶吧,茶叶好不好、到底什么品级尚在其次,最关键的是用什么水其次火候,再是器,再是炭。”

    说着看向邓友昌,面色平静道:“倘十分茶用十分水,火候得当再辅以好炭良器,自然是相得益彰。但若是十分茶用七分水,那这十分茶则变成了七分。若再欠缺火候,亦或器具不当,则七分都保不住。”

    邓家没落魄前是将门,本来就没什么底蕴,落魄后变成商户,邓友昌一颗红星向着权利,哪里有时间修身养性?自然就更没什么底蕴可言。

    他在外行走时常附庸风雅,但正儿经的听人说如何烹茶却还是第一次。水为茶之母这话他当然听过,但要让他讲讲出处,明白水经是什么玩意,邓友昌哪里知道?

    但不知道不能说出来呀,就是装装样子,也得将面子给绷住了。

    闻言连忙点头,“王爷一席话令在下茅塞顿开,不过”说着顿住,微微拧眉道:“在下以往听人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不知王爷怎么看?”

    尹尚闻言唇角勾起,“邓家主问的好。”他将杯子放下,茶杯接触到桌面发出叮的一声脆响,紧接着往身后的椅子上靠了靠,直言道:“这话本并不算错,但本王却有不同见解。”

    “愿闻其详。”

    “这么说吧,邓家主,倘你有十分的水,有十分的器,却只有五分的火候,那你说这茶还能不能喝?铜铞能煮水,铁锅能煮水、粗陶瓦罐亦能煮水,甚至粗陶瓦罐煮出来的水并不比铜铞差。”

    说着推了推面前的碧玉茶盏,又道“碧玉茶盏能盛茶,瓷杯能盛茶、粗陶土碗能盛茶、甚至竹筒木碗也能盛茶。是以,本王觉得,只要能将这水煮开,用什么器具并无妨碍,邓家主以为如何?”

    “倒还真是这么个理。”邓友昌还真听进去了,细细咀嚼了一番道:“王爷这话让在下想起邓家早年的经历,二十年前邓家还用不起玉杯,用玉杯也是近几年的事。若再追溯的久些,邓家刚迁到折多山的时候,没准用的是粗陶木碗也不一定。”

    毕竟那时候荣昌才刚灭国,四大家族迁到折多山之前,都是被洗劫过的。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