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6
    林田将优盘插入电脑,把优盘里的mp3文件拖入电脑备份,之后戴上了耳机,双击打开了音频文件。

    姓名?

    赵,赵腾。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94年,11月8日。

    民族?

    汉。

    住址?

    住家里。

    问你哪个市、哪个区、哪个街道、哪个小区几单元?

    本市,河源区,朝阳小区,9号楼,601室。

    联系方式呢?

    啊,都,都行。

    什么都行?联系方式,手机号码报一个。

    15278345676

    以前有没有受过公安处分?

    没有,什么都没有。

    什么时候发现尸体的?

    你说马鹏,就早上。

    把事情的详细经过说一遍。

    我早醒来,就看见他了。都是血,我不知道,我怕我啥都没干,110,然后,就来了。我出去不对,我出去,我出去不是这,不是这

    老实点,把事情交代清楚。

    不对,不对,怎么会是这。不对,不对。怎么在这

    这是公安局,问你什么,就答什么。

    不是这~~~我怎么会在这!啊~~~~

    随着赵腾的大叫,耳机中传来一阵嘈杂声,接着音频播放结束了。

    正如李译新所说,这口供在警察看来,是没什么用的。林田一直觉得不能太过分看重口供,否则很容易受口供左右。更重要的是会让侦查工作模式化、僵硬化,从而忽略了其他技术手段。在林田看来口供太脆弱了,但是口供又是必不可少的。林田不但看口供的内容,还看重的是录口供时人的精神状态、表情、神态等,在他看来,说的可能是假话,但是言语之外的很多,却难伪装。

    就刚刚的录音来说,其他人看到的可能是一份没有继续下去的未完成的口供,对于关键问题答非所问。但是林田知道,结合赵腾的情况,可以看出其受到了较大的刺激。是什么刺激了他呢?是马鹏的尸体吗?

    假设赵腾当天报案前是第一次看见凶案现场,那么可以理解为凶案现场会给没有此类经历的人一定冲击。当然了,这是建立在赵腾不是真凶的基础上的,但这种冲击应该不会维持一整天。

    如果赵腾是真凶,就不会对于尸体有太大的反应。况且还是和尸体共处一室呆了一个晚上。真的有人会杀了人,还和尸体共处一夜吗?如果是这样,要么喝多了酒,在无意识之下杀人,而后被酒精催眠;要么就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么就是变态。如果马鹏真是被赵腾杀的,他为什么当时不逃走呢?而是选择过了一夜才报警,难道是思考的一晚上?

    不管以上哪种猜测,林田都觉得不对劲。毕竟能拨打110报警,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抚平情绪的。既然情绪已经得到平复,那是什么又让赵腾再次陷入无法自制呢?

    人们都知道街头悬挂的标语横幅提倡宣传什么,就说明当地缺乏什么。一个人重复地说什么,就说明他在意什么。赵腾不停地说“不对,不对,不是这,怎么在这。”从字面来看,是说警察抓他不对,不该把他关在警局,他不应该在警局里。但是林田对于这种解读,总觉得不妥。他觉得这和之前相片的疑点,都有可能将他带到真相面前,只是现在冥思苦想后无解。

    从警多年,相比于在办公室坐着,李译新更喜欢在现场。这也是上级欣赏他的原因,毕竟不能所有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