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百零一章:风云突变
关闭的东林书院,还有去年那株连满朝数百官员的瓜蔓抄,都是让人后脊背发凉的鲜活例子。

    自那之后,朝上还活着的官员每日都是庆幸,自己总算又在这昏君手下“苟”了一天,至于甚么非分之想,那更是连想的心思都不剩下。

    更何况,崇祯皇帝自打甲申年以来,那是根本任何面皮都不要了,根本不在乎被多少人唾骂,更不会管甚么后世流传下去的名声。

    正所谓“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眼下不要脸的还是当今皇帝,这就更让文官和士绅、商户们觉得无处下手,难受的一批。

    其实崇祯皇帝在施行改革这件事上,还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在民间,一年多以来,皇家报社和三厂一卫的大力宣扬之下,起码北边几个省已经对自己这位皇帝的印象有所改观。

    更何况自己在甲申年还“免赋三年”,取消了多年的辽左“三响”,在民间更是市井之徒口口相传,称为壮举的大事。

    在朝堂上,刘正宗死后,最后一个东林大佬被彻底打翻,曾为东林党徒的前首辅魏藻德又已经致仕,所谓的内阁,其实就完全成了崇祯的私人盖章班子。

    连续两年对东林党的清算之后,现如今朝堂上还剩下的东林党也就只剩下大猫小猫两三只,根本不能成势,更不会对崇祯的决断有任何影响。

    军事方面,良乡等数次大捷,个个都是问鼎千秋,足以载入史册的战绩,再加上建立忠烈祠、军校、罪己诏等事,崇祯皇帝两次御驾亲征皆传大捷,个人威望已经极高。

    西北大营和禁军如今已经全面建成,虽然战斗力还有所不足,但如高杰、白广恩、唐通、黄得功、杨御藩、黄蜚、张名振等地方将帅纷纷归顺、效忠于朝廷,九边将士亦皆归心。

    由于崇祯皇帝有意任用一批如张世泽、董琦、王先通、王永恩等少壮派勋戚以实职,勋戚势力也在以微弱的进度重新壮大。

    这些武将、勋戚、士子们称之为的“阉党”,还有地方上对自己改变看法的百姓,其实都是忠诚的保皇党。

    正是他们,让崇祯皇帝下定决心发动这场史称“丙戍革新”的政改。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没有历史上那些人牛鼻的金手指,可以呼风唤雨,可以用仓库往来,更没有那种极其牛掰的系统,可以召唤出甚么赵云、吕布、程咬金,忠诚度为九十九,战斗力为一百八,可以一骑当千,割草战斗。

    那么就只有一个选择,利用皇帝能利用的一切手段,让那些想让自己死的人死在自己前面,先保证自己活下去,才能有力量保证华夏不被鞑虏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