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镇
大明二百多年,从洪武永乐到现在的崇祯,北边烽警年年都有,尤其是北撤大宁弃开平,西弃哈密丢河套之后,几无安枕之日。

    危及大明命运的重大事变和战争,一共有五次,全都和蓟镇脱不开关系。

    一是发生在古北口的“庚戍之变”,嘉靖二十九年的时候,鞑靼部酋长俺答率大军进攻大同,大同总兵仇鸾是个怂蛋,重金贿赂俺答,让他勿攻大同而转攻他镇。

    俺答也是个直性子,拿了人家的礼物以后还真就不去大同了,顺水推舟转攻古北口,一面佯攻,牵制守军兵力,一面从西侧的黄榆沟毁边墙偷袭而入。

    古北口失陷以后,俺答乘势破蓟州,克怀柔,取昌平,下通州,纵兵四掠,直逼京师城下,嘉靖皇帝震惊不已,急令各镇入京救援,然而俺答在京畿一带饱掠八日才由古北口退出。

    三是嘉靖三十八年的潘家口之战,又是鞑靼部的首领,这次是个叫锡林阿的,还是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先攻蓟镇东部的义院口和冷口,趁着时任蓟辽总督的王抒调兵东进,趁机从中部攻破潘家口,继而西掠遵化、丰润、玉田、蓟州等地。

    四是洪山口之战,天启七年的时候,建奴老奴酋黄台吉进攻宁远,锦州兵败后,于崇祯二年转攻蓟镇的龙井关、大安口、洪山口。

    建奴攻陷遵化,继续西进连下三河、通州,直逼京师城下,攻打德胜门、广渠门、芦沟桥、永定门,京师危机。

    建奴诸将纷纷要求攻下北京,老奴酋灵机一动,觉得大明还不到该亡的时候,况且拿下一个空荡荡的北京也是屁用没有。

    再者说来,那个时候,中原那片的农民土匪闹的还不响亮,现在赫赫大名的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当时是官兵,张献忠还是个屁民。

    老奴酋黄台吉挥师东进陷香河,迁安、滦州、永平四城,从冷口退出长城。

    五便是昌平之战,崇祯九年四月,黄台吉又带着建奴从独石口进入居庸关,突破防备薄弱的蓟镇而直奔昌平,遍蹂京畿。

    那次入寇,建奴大掠良乡、顺义、清河、怀柔、宝坻、房山、涿州、永清等地,杀死男丁,奸**女,由此而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

    崇祯皇帝印象中的重大转折点,除了后世砖家们津津乐道的土木之变外,几步全都发生在蓟镇。

    就算是个傻子,也能由此见到蓟镇之戍牵动全局的形势,这也是崇祯皇帝解除上吊的燃眉之急以后,执意复设蓟镇三团营的重心所在。

    西有嘉峪关,中有镇北台,东有山海关。

    巍峨的山海关西‘迎恩门’的城头上戍立着一整排身穿黑色盔甲的吴军兵士,他们目不转睛盯着前方,身上散发着一股久经沙场才能具备的凶煞之气。

    高高耸立在主城之上的箭楼前不仅挂着象征大明的玄鸟旗,一旁的‘吴’字高招旗也是与之遥相呼应,毫不示弱,让人感觉到说不出的奇怪。

    不多时,守卫在城头的一名吴军把总眼眉一皱,忽然扯脖子喊道:

    “有烟尘,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