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避重就轻
    翌日清晨,陆允便从屋里醒来,他一夜未睡,思考下一步对策。他起床望了望外面,雪已经停了,几只觅食的小鸟在院子正当中留下了几行脚印。那小树已经被压弯,枝条几乎贴在了地上。

    他先去衙门存放卷宗的房间,清查了运送钱粮的记录,但如他所想,并未有详细记载,只是简单记叙了由楚地入粮,曲沃商会借款,数字都与最终呈报的一致,没有商路来源,也没有涉及的相关商号或者个人。这并非有人故意做了替换,为避免差错,粮运启程前,会有初始地的官员核验清楚后贴上封条,到达中转时,除了一开始的简单记录,其他人员什么都不会知道。那借款也是如此,若商人肯借款,会将准备好的银两封存入箱,送至府上,再有官员核验入库。在核验人一栏,填着的人是知府何谦。

    陆允想了想这个人,他在借银之事后不久便擢升了户部侍郎。他记下了名字,想要在下次写信时询问宋廷和是否有他的消息。卷宗调查完毕没多久,洪福便领了一个年轻人来到衙门。他年级不大,三十左右,两眼有神,举止优雅,的确是一位读书人。

    洪福把他领到前厅,陆允随后入厅,那个年轻人见到陆允便拜。

    “小人洪连声,早闻将军大名。”

    “你知道我?”陆允问道。

    “知道,当年征晋的功臣,谁人不知。”洪连声说道,“叔叔叫小人来说将军缺个文书。”

    “对啊,”陆允让他坐下,“考过功名吗?”

    “小人不才,十年寒窗,只中一举人,便不再向前了。”洪连声羞愧的说道。

    “为何没有去考进士?”陆允问道。

    “屡试不中,只得做个举人,在家等着补缺。”

    “一直没有机会吗?”陆允问道。

    洪连声低了头,摇了两下,倒是洪福帮他说了:“他受不了那张同知的气,便没有入衙门当差。”

    “为何?”

    洪福刚要说话,却被洪连声制止了,他抬头道:“将军需要文书做什么?”

    “自然是做些刀笔功夫了,”陆允指了指桌上的纸笔,“字如何,先为本府写几个字吧。”

    洪连声拿上笔,沾了沾墨。

    “将军想写什么字?”

    陆允思量了一下,说道:“就写师之楷模吧。”

    洪福听了后一惊,不可思议的望着陆允,眼中竟显出一丝轻蔑。

    洪连声没有多想,立刻写了出来。

    陆允见了点点头,匆匆看了一眼,并未多想,对于他来说,这字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只是一个名头罢了。

    “好,一会儿和我一道送去。”

    “不知将军写给何人?”洪连声问道。

    “沂林书院。”

    陆允话一出口,洪福便哀叹了一声,洪连声更是咋咋嘴,苦笑一声,将笔掷于地上,匆忙拜了一礼,回身便走。

    “声儿,不得无礼。”洪福喊道,但心里似乎是希望他不要回头。

    陆允望着叔侄两人,笑了起来。

    “你且随我去,若是有不满意的,再走不迟,如何?”随后又转头对洪福说道,“若是你的侄儿走了,我也辞官不做了,如何?”

    洪连声站住脚步,不可思议的望着陆允。

    “请将军明示。”

    “不急,马上你就知道了,”陆允收住了笑脸,“不过就冲着你对这书院的态度,这文书你是当定了。”

    他又问道。

    “还有一事,晋国科考都读些什么?”

    “都是圣贤之

-->>(第1/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