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9.第九章
    第九章

    宋池见魏青松提到自己,下意识地看了裴清殊一眼。

    见裴清殊向他微微点头,宋池方开口说道:“魏大人所言非虚。在地方上,官商勾结的现象非常普遍。据微臣所知,商人通过贿赂地方官员,偷税漏税的现象绝非个例。甚至当年,在微臣拒绝收受贿赂之后,还曾遭到当地商户的联合抵制。惭愧地说,后来还是依靠家族的势力,才让他们老实下来。”

    魏青松见宋池虽然性格温和,却敢于说真话,不由对他投去一个赞赏的目光:“不仅如此,现在大齐采用的是‘实物税’政策,也就是说各地官府收上来的税,不会直接交给朝廷,而是先扣留下各地的支出预算,余下的才会上缴国库。因此每年收上来的税,只是实际税收的一小部分,每年大概只有三四百万两。”

    裴清殊沉重地叹了口气:“这又牵扯到吏治的问题上了。”

    魏青松点点头道:“皇上所言甚是。除此之外,现在各地土地兼并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因为举人、进士、朝廷官员还有皇亲国戚都可以免田税,所以士绅们全都在疯狂地购置土地,或是将他人的土地暂时放在自己名下逃税,然后从中收取一定的好处。这样一来,朝廷收税就变得越来越难了,真正苦的还是那些本本分分种地的老百姓。”

    裴清殊算是听明白了:“事到如今,想要提高大齐的国库收入,只有进行税制改革了。”

    大齐现在的税收政策是由开国的□□皇帝制定的,至今已经沿用了数百年。

    虽说在这数百年当中,有不少皇帝或是能臣进行了税制改革,但总体来说,还是基本延续了建国初期的政策。

    当年□□皇帝乃是平民出身,因此他深知百姓之苦。在打下江山之后,□□皇帝为了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就提出凡是新开垦的荒地,都可以免税三年,且谁开垦了土地,土地就为谁所有。

    在建国初期,为了修生养息,尽快恢复国力,这样做自然没有错。

    可是后来,那些农民或自愿、或被迫地出售土地,使得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到如今已经严重影响了大齐的财政收入。

    裴清殊也不是生来就是皇帝,他也是打那个阶段过来的——在他还是皇子的时候,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傅淑妃,都购置了大量的土地。

    想想也是,地位崇高、可以免税、手里又有闲钱的人,买地投资不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么?

    所以裴清殊完全能理解那些士绅为什么会这么做。

    可是一旦他当上了皇帝,不是从个人角度,而是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的话,就会发现这样下去,是不利于国家长期发展的。

    现在可以说,税制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不过改革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反复的讨论才能够成型,裴清殊就是再急也没用。

    在“开源”之前,裴清殊考虑了一下,可以先从“节流”做起,减少一些国库的开支。

    给太上皇修建泰安宫,这是一笔必不可少的支出。要是裴清殊继了位,不给他老爹一个合适的地方住的话,言官们非得用“不孝”的罪名把他骂个狗血喷头不可。

    不过除此之外,裴清殊最近几年都不打算修建什么大工程了。

    现在大齐都穷成这样了,还大兴土木,那不是开玩笑么?

    裴清殊现在走在宫里,看到宫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眼睛里都只有一个字:钱啊!

    甚至连吃饭的时候,他都觉得没胃口了——这么多的菜,他一个人哪里吃得完?就算有些菜可以赏给妃嫔和下人,那也还是太浪费了。

    在大齐,皇帝和太后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