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72章、扭转历史的打算
意”。而到了洪武二十七年,晚年朱元璋以“海外诸夷多诈”为由,将这种没有商业价值、纯出政治目的的“朝贡贸易”叫停,只允许周边两三个小国照常“入贡”。对外交流的大门就此彻底关上了。

    朱桂知道如果宋元时期这种海外贸易的势头得以保持并发展下去的话,中国历史的面貌将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样子。

    既然知道那就干。虽然他最终的目标是成仙,但是在飞升之前,他依然是一个中国人。更何况朱桂现在确实也需要人手。

    不说现在的中原有多少人愿意跟随朱桂的,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老朱疼儿子,让朱桂挑选自己的幕僚集团,他都不一定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愿意跟自己扬帆天下的士子。毕竟讲了几千年的儒学,“不远游”已经深入人心。而相比之下,这些有了实际经验的海商的后代们,他们的进取精神反而是非常适合朱桂下一步发展计划的存在。

    历任君王可以扭曲华夏,朱桂觉得自己怎么说也已经超凡了。不改变一下华夏民族的现状,他还算什么华夏人。这个大航海初开的时代,没有大明怎么行?

    “殿下准备怎么回应他们?”候保小心看向朱桂,又忍不住道:“殿下。这事儿还与前宰相胡惟庸通倭有关,企图里应外合造反。而“倭寇”的首领及基本成员其实大部分是中国人,即海上走私贸易商人。”

    “呵呵。已经死了那么久的人还说他干什么?而且这帮海商后代与他又有多大的关系?”

    朱桂不是学历史的,只不过处于这个时代,作为一个经历者自然要多了解一些情况。

    胡惟庸通倭云云,那只是朱元璋的欲加之罪罢了,说这是他实行海禁的原因更是荒唐,“倭寇”的出现与胡没有任何的直接联系,因为早在胡惟庸案发之前,朱元璋就已经在进行海禁了。商人之所以要冒险到运用武力和强大的国家机器对抗,要害在于朝廷的海禁政策断送了他们的财源,也就是说,是海禁酿就了大规模的海盗集团,而并非海盗的肆虐催生了海禁政策。

    换句话说,如果朱桂在南疆开海,海盗自然也就不会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