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44章、比皇帝还高贵的死愿,肥肉
古代日常骑行使用的马匹外,六畜和江海湖海中的各种鱼类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人的肉食链,而其中牛羊猪三者又独居鳌头,称为人们日常饮食的宠儿。

    古代的人们虽对以牛羊猪为主的各类肉食也爱得深沉,但无奈经济条件和生产能力的限制让他们常常与各类肉食无缘,只得在节日庆典上才能浅尝辄止般地满足一下味蕾。因此周代的礼记中将牛、羊、猪称为“大牢”,并记述道此为只有国君及卿大夫才有资格享用的佳品。而底层百姓们只能逢年过节或大型庆典时才能和肉类们来个亲密接触。

    牛肉虽贵为“大牢”之一,但自从春秋后期推行铁犁牛耕的农耕政策后,牛作为劳动工具的地位及作用明显增强,而作为食物链中一环的地位则被大大削弱,加上历朝历代三令五申禁止宰杀耕牛,牛肉就这样默默地退居到了肉食二线。而像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大块吃牛肉大口喝酒的场景,说的政治一点,叫作对旧时统治秩序的无声挑战,同时也暗暗表达了人们内心对肉食的狂热喜爱。

    但不管怎么说,大口牛肉是不可能的。所以羊肉便升了上来。

    再经过唐朝百姓的大力推广,食羊肉早就不仅仅为了果腹或刺激贪婪的味蕾了,而是演变成了一种社会风尚,用当下的热词来说就是“潮人必备”。宋代曾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据记载,宋朝宫廷御厨一年消耗羊肉43万斤,而猪肉只有4100斤,日后“御厨止用羊肉”甚至成了两宋皇室的“祖宗家法”。

    后来蒙元入主中原,羊肉的地位就更不用说了。

    到了朱明驱逐蒙元,羊肉就变的稀罕起来。为此朱明不得不鼓励百姓吃猪肉,甚至御膳菜单中就明确记载需用食材包括羊肉5斤猪肉6斤。虽用量只有1斤之差,但这却是朱明的努力。

    要知道吃猪肉一事,许多大青巾可没少反对。甚至他们还编出什么“朱不食猪朱”的借口。

    但朱元璋知道,人要想有力气,就必须吃肉。若不是太子说情,那帮大青巾非让老朱杀个精光不可。

    当然,他们是没可能再在南京晃荡也就是了。而侯保便是无数受牵扯中的一员了。

    这也是老朱的缺点了,喜欢扩大化老子不知道你们说没说过,老子只要把你们全都处理也就可以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帝都只能吃肉的现实明元在打仗,你一个小兵还想吃羊肉?还要肥的?你这是比皇帝还要高贵怎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