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82章、路途险峻
军事,刘基思考了一下,开口道:“交趾国有兵不下三十万。我朝若求稳,当出兵不下二十万。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交趾道路难行,不仅士兵难以行走,军粮军械更是难以运输,我朝最擅长的火器也难以运输,若是如此,则我军战斗力不免大大下降,而且交趾气候潮湿闷热,北兵突兀而至,恐水土不服,万一引发军中瘟疫,则大事不妙。”

    他还是不支持的。只不过这一回有理有据,也客观的多了。

    朱元璋也是打老了仗的,听了,烦恼道:“朕也是这样思考的,所以才对其百般容忍,而且朝廷一直对蒙元用兵,现在能用的兵马也只有你三哥蜀王的川兵和沐英所部的狼兵,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你还是第一次领兵,去交趾水土不服……”

    打交趾,问题多多。朱元璋哪怕是需要阴兵成军,但是却绝对不会希望老年战败的。

    朱桂忽然眼睛一亮,开口道:“父皇,刘大人,为什么非要走陆路出兵呢?”

    “嗯?什么意思?”

    朱桂开口道:“父皇,交趾国的国境是否临海?”

    朱元璋一愣,皱起了眉头,开口道:“朕记得那交趾地界的南边好像是临海的,怎么,老十三你是想……难道……”

    朱元璋恍然大悟--自古以来打仗并非只有陆路可走,如果水路可以走,也能走水路,只是作为典型的内陆帝国的中华帝国无论哪朝哪代都是陆战更重要,水战只是辅助作用。

    但是大明不一样,托当年一代枭雄陈友谅的福,朱元璋对造船技术十分重视,这也难怪,当年老朱在与老陈的水战中吃了不少亏,连老命也差点搭进去。在他的鼓励下,明朝的造船工艺有了极大的发展,虽然没有达到永乐朝好顶峰。据史料记载,当时郑和的船只中最大的叫做宝船,这船到底有多大呢,“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大家可以自己换算一下,按照这个长度,郑和大可在航海之余举办个运动会,设置了百米跑道绝对不成问题。

    也走这样的船,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人所共知,斯里兰卡之战活捉其国王,大扬华夏国威。

    现在虽然不走辉煌期,却绝对是走在上升期的。科学烧的便是资源与时间。没有朱元璋时期的烧,自然也就不会有朱棣期的辉煌。

    而且据朱桂了解,现在大明水师并不弱。

    南粮北调,支援北平,走的便是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