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18章、幸灾乐祸
匠。

    其中熟铜匠最少,不过千人。

    而且由于一直到洪武十八年,对于工匠的征集使用,并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因此,工匠们用以维持自身生活的必要劳动时间没有保障,这就必然要妨害到工匠的生活,从而引起工匠的反抗。

    在洪武十九年前,工部就建议“籍诸工匠,验其丁力,定以三年为班,更番赴京轮作,三月为期交代”,这就是后来所称的轮班。

    洪武十九年四月,经过工部侍郎秦逵的复议,才“量地远近以为班次,且置籍为勘合付之[工匠],至期赍至工部听拨,免其家他役,着为令”。

    根据洪武十九年轮班的法令,全国各地被划人匠籍的工匠分为若干班,轮流到京师服役,每次服役时间定为三个月。

    这样一来,目前京中的熟铜匠不过勉强二百人。

    不要说朱桂这没有王爵的王子了,就是太子也要不到人手。

    是,朱桂是拿到了铸币权。然而古代的熟铜匠可不仅仅是用来铸铜钱的。他们的工作异常的繁重,磨铜镜是他们的工作,做铜盔也是他们的工匠,到了大明,他们还有造炮、造火枪的工作。

    这么繁重的工作,又只有这么点人,也难怪大明的工匠总是闹事了。

    而且由于熟铜匠不仅做民用的铜镜,同时还要造枪造炮,工部自然不会放人。不管是朱桂的面子,还是朱桂的威胁,对他们都没用。

    另一边。

    “呵呵,本以为还需要把他分封出去,现在看来是不用了。揽了铸币权又如何?没人为他做工。”

    “这一关,咱们的十三皇子可不好过喽。”

    想看朱桂笑话人很多,但是既知道太子的补偿,还这么厌恶朱桂的,也就是黄子澄与齐泰了。

    这二人,一个是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洪武二十八年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

    一个是洪武十八年时考取了会试第一,历任编修、修撰、太常寺卿等职,伴读东宫。

    不仅是人杰,更是学霸,但是他们全栽在了朱桂的手上。

    本来栽了也就栽了。他们认栽,不是输不起。但朱桂竟然打他们……

    真是叔叔可以忍,婶婶忍不了。他们是天才,是学霸。哪怕是栽了,“君子”也应宽慰他们。这是学霸的特权。

    但是朱桂却打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