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44章 家里来客
    段大嫂得了宋招娣的话, 回家就跟她女儿刘萍商量去卫校的事。

    自家人了解自家人。

    刘师长说过把上大学的名额给他手下的兵,肯定不会改变主意, 即便刘萍以死相逼。然而, 刘萍敢以死相逼,她爸就敢拿皮带抽她。比起死,刘萍和刘苇姐弟二人更怕挨揍。

    刘萍同意去卫校, 刘苇跟着说他明年去当兵。

    段大嫂不想让儿子当兵, 可是岛上的年轻孩子不去当兵,不去当工人就上山下乡。段大嫂是农村人, 知道农村有多苦,更不愿意让儿子回农村。

    两害相权取其轻。段大嫂识字不多, 这个道理她也懂, 便同意儿子去当兵。

    刘萍去卫校的时候,宋招娣带的初一学生也升入初二。

    一九六八年, 秋, 开学第一天, 宋招娣跟着三娃到学校, 就看到学校老师又聚到校长办公室, 宋招娣心中一凛, 忙问校长是不是又出事了。

    校长见宋招娣挺紧张,连忙说没有出事,大家是在等她。

    宋招娣抱着三娃坐下。

    校长开口便说今天主要是讨论宋老师的问题。

    这话把宋招娣说得懵逼又好奇, 便问校长她有什么问题。

    校长接着说吴司令跟他提过, 希望宋招娣能跟班走, 开学教初二的英语。随即,指着几个老师说,他们的孩子今年上初一,又希望宋招娣继续教初一。

    一边是吴副司令,一边是自己的同事,校长左右为难,才召开会议,大家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宋招娣听校长这么一说,摇头失笑,两全其美的法子不就是她教初一,代初二的课么。

    校长不傻,宋招娣一笑,他就知道宋招娣猜出他的意思,颇为不好意思,问宋招娣行不行。

    宋招娣拿着高工资,按理说教两个班无可厚非,于是就问校长:“如果这届初二的学生升到初三了,还想让我继续教他们,到那时候你打算怎么办?”

    校长哑了。

    初中年级有两个英语老师,其中一人是从小学调上来的。宋招娣接下初一,那位老师就调回小学部。一旦宋招娣一人带三个年级的英语,另一个英语老师便会面临失业。

    校长稍稍一想便知道此事不能妥协,于是就去找吴司令。

    吴司令可不想被别人说,他为了儿子把另一个老师逼失业,便跟儿子商议,宋招娣跟不跟班走的问题。

    吴司令的儿子想当一名外交官,他知道外交官必须得学好外语,于是就跟他爸说,让小宋老师跟到初二。

    校长怕宋招娣不同意,特意提到吴司令的儿子想当外交官。

    宋招娣没想到高考都停止了,吴家的小孩还没放弃梦想,便答应接初二,带初一。而经过这件事也让宋招娣认识到,岛上好的英语老师稀缺。

    由于英语课都排在上午,宋招娣下午没事,就去供销社买一个厚厚的笔记本,照着初一、初二和初三的英语课本,把日常能用到的词抄录下来,同时在后面缀上汉语读法。怕小孩子不认识字,又在汉字上面写着拼音。

    钟建国刚上初中的时候,为了学好英语,也曾用过缀汉语读法的笨方法。

    宋招娣又跟钟建国说,这么做是为了钟家的三个孩子,钟建国见她这么有心,心里挺高兴。宋招娣白天抄写,他晚上抄写。

    元旦前一天,一厘米厚的笔记本写满了,宋招娣能想到的词也写完了。

    一九六九年,元月一号,早上,宋招娣把本子教到大娃手上。大娃不认识英语词汇,但宋招娣很早就教过他拼音。

  

-->>(第1/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