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七十六章 九尸迎宾
山中某个山谷之中,但这里的山不同于中原和南方的山,上面光秃秃的,根本就没有一棵树,也不知他们从那里找来这么多的圆木。

    即使以王君临的见识,也有些失神,面前的驼城他也是第一次见。

    “尊贵的客人,这是我们主人的一座别宫,有些粗陋,比不得大隋的繁华胜景,让贵客见笑了,不过这座驼城,在这西域荒芜之地到也有几分用处,用来挡风沙堪称绝妙……”

    给王君临说话的人长得很英俊,王君临竟然一时看不出他是什么种族,只是感觉像是混血儿,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汉人,也不是大食人和波斯人,更不是突厥和吐谷浑人。但此人大隋官话比王君临说的还要好,还不时引经据典的怀念一下大隋各地的胜景,有些名胜美景即使是王君临都只是头一次听说。

    肩舆这种东西,或者说类似于这种东西,王君临在后世泰国的某个旅游景点坐过,却是没有想到会在这里再坐一次。

    他坐在上面,四个美丽少女抬着,比后世泰国男子抬的肩舆平稳得多了,感觉不到一点颠簸,只有一种往前飘的感觉,而且一水的美女看着还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看着眼前这些人,从他们的相貌,头发、眼珠的颜色,王君临突然想到了西域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昭武九姓。

    “昭武”一词最早见于中所属的张掖郡昭武县。昭武一词的语源,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而以东安国、毕国、捍、那色波附于其间,曹国又分为东、西、中三国。

    根据,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汉时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业。汉文史籍称其原住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击走,西迁中亚河中地区,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

    王君临记得昭武九姓的活动特点使他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祆教、摩尼教、景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之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之传到西方,昭武九姓无疑是重要的媒介。

    他们还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中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粟特文字带入突厥、回鹘、吐谷浑等民族。其影响所及,再往后回鹘文、蒙古文、满文均可溯源于粟特字母。

    不过昭武九姓在汉朝时差点被匈奴灭族后,他们的血统就开始混乱了,什么样的头发颜色都有,什么样的眼珠颜色都有,按照遗传学观点来说,混血人种多是男的英俊,女的美丽,这与王君临眼下所见,非常相符。

    但即使猜到这些人的身份,可是王君临依然想不通对方以这种诡异的方式将自己请来是为了什么。

    驼城里的地面是特意被夯实过的,颇为平整,且不见尘土飞扬,更看不见什么杂草。这在后世一个人一台压路机半个小时便可搞定,但在这个时代却是数千人忙数天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

    驼城中间是一顶帐篷,王君临敢发誓,这是他见过最大的帐篷。清一色白牦牛皮精心缝制而成,占地足足两亩大小。这已经是一座帐篷宫殿。

    王君临知道,即使在这个时代,羊除外,白牦牛、白骆驼、白狼,甚至白马,只要是白色的都是族群里面极少数,极为珍贵的。而这样一顶巨型白色帐篷,至少需要两千头白牦牛的皮才能够缝制而成。这显然是另类的一种豪奢。

    刚才的驼城让他吃了一惊,眼前的白牦牛帐篷又让他惊叹不已。

    三百多人的驼队用来送死,三千马贼将他一人掳来,两个绝色妙龄女子以胸暖足,占地五十亩的驼城,镶嵌着宝石的肩舆,两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