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834章 虎狼之心,焉肯轻息?
    原来,江随云授意楚轻寒在河中立起两列木桩,每根木桩都是用数丈大木锤入河底,上面穿以铁链,铺上木板,如此便铸就了一道可以随时修复的浮桥。另外,江随云还设计了一种带有铃铛的渔网给楚轻寒,让他在作战时将渔网布在水下,避免水鬼偷袭破坏浮桥。

    西凉大将秦大勇不知东雍有此两项秘密武器,十月十四日,秦大勇下令攻城。

    攻势如火如荼,西凉将士不惧伤亡,拼死攻城,楚轻寒下令东雍水军借助襄江的优势用弓箭攻击西凉步兵,迫使西凉退兵。

    秦大勇二次卷土重来,令人使用投石机逼退东雍水军,西凉大军趁势攻城,日以继夜攻击襄阳北门,楚轻寒见情势危急,亲率三千骑兵从南门出,袭击西凉大军侧面。西凉军队没有料到东雍军敢出城,阵脚大乱,秦大勇下令派出五千精骑迎敌,被楚轻寒引至东门下以滚木礌石击溃。秦大勇大怒,派两万大军压阵,守住两翼,自己则督促八万大军轮流攻击北门,北门岌岌可危,楚轻寒目不交睫地在城上督战,终于在西凉军队疲惫之际,樊城守军从后偷袭,两方夹攻,秦大勇见西凉军队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兵。楚轻寒乘胜追击三十里,西凉军队死伤累累,楚轻寒方才退兵,双方交战三日,西凉十五万大军死伤六万多人,东雍守军七万,死伤两万,这是一场惨胜。

    西凉军队撤退后,楚轻寒立刻遣人向江随云报捷,并请求援兵。

    接下来的几天,东雍的朝中仍是议论纷纷,虽然收到了楚轻寒报捷的表章,东雍朝中的大臣虽然欢喜,却更多的是忧虑。此次虽然取胜了,可是西凉军力胜过东雍十倍,此次一举灭了西凉数万大军,这仇恨便是彻底结下了。

    有主和派的大臣建议:“此次虽是西凉无故来犯,但我东雍兵力远逊西凉,不如趁此机会派人向西凉求和吧。”

    此奏议得到了多数大臣的附议,甚至还有人说,应该立刻上表西凉,表示请罪,请西凉收兵,并派遣使者奉上厚礼探慰西凉长公主殿下的伤情。

    好在朝中还有明智者,例如兵部尚书尚励上前一步,慷慨陈词道,“如今西凉肆虐而来,东雍疲敝应敌,此诚存亡之秋也。我东雍自与西凉建交以来,朝臣每仰西凉鼻息,惧战求和,对西凉一味抱有侥幸心理,然西凉虎狼之心,焉肯轻息?襄阳防务,至关紧要,楚丞相多才干,精军务,临事不苟,殿下理应准其所奏,拨以援军,则可保襄阳无事。襄阳无事,则东雍无事。臣涕零上奏,请殿下英断。”

    江随云果断回了一个字,“准!”

    坐镇前线的楚轻寒收到了江随云给他的密信,沉默了良久,才对着信任的亲卫忧心忡忡道,“西凉人才鼎盛,军力强盛,又有贤臣猛将。而我东雍虽然人杰地灵,但是修于文略,疏忽武事,历来如此。因此江南之人多文弱,流弊难以一朝一夕间革除。如今为了支援襄阳,东雍兵部几乎捉襟见肘,再加上长江天堑对于东雍而言,自然是天然的屏障,可是漫长的长江防线需要大量的兵力,却又不得不镇守,可以说东雍现在是外强中干的情势。”

    襄阳各守将虽勇猛抗敌,却也清楚,前景并不容乐观!

    而西凉这一边,收到秦大勇的请罪书后,滕紫屹立即放下一切政务,亲率他一手打造的两万亲卫军,一路策马狂奔,不眠不休,轻骑疾驰入驻襄阳,紧急赶赴前线。

    到达帅营之后,滕紫屹来不及休整,便召开了军事会议。秦大勇一味请罪,滕紫屹安抚之后,便道:“此次屹前来,还带来了两万轻骑军、三十万精锐士兵和大量的辎重。据可靠消息,如今东雍军方混乱得很。屹深知,本来稳妥的作战计划是我西凉大军重围,割断荆襄和江南之间的联系,慢慢的消耗东雍军力民心,可是按照如今的形势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